土媒: 恰20认为若今夏无法加盟加拉塔萨雷, 以后再也不会有
151
2025-07-04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在《三国演义》中,“小霸王”是对孙策的专属称谓,因孙策勇猛如项羽,而项羽号“西楚霸王”。
但是正史中并未记载孙策有这个称号,这个称号更多源自民间口碑与文学演绎。
不过就孙策的生平而言,他当得起这个称号。
孙策之父孙坚在191年孙坚攻荆州刘表时中箭身亡,其旧部(程普、黄盖等)被袁术收编,孙坚长子孙策(时年17岁)被迫依附袁术。
4年之后,公元195年(21岁)借兵渡江至199年(25岁)基本控制江东六郡。
仅用四年时间完成对江东核心区域(吴郡、会稽郡、丹阳郡)的控制,这一速度在三国群雄中可以说非常快速。
曹操统一北方用了近二十年,刘备入蜀用了七年,孙权稳固江东也耗时十余年。
孙策的军事能力与战略眼光可见一斑。
能在四年内平定江东核心区域,孙策也并非仅靠武力。
一开始没有直接挑战袁术控制下的庐江郡或曹操势力范围的徐州,而是选择刘繇(汉室宗亲但无实权)、王朗(名士但缺乏军事能力)、严白虎(豪强但无大志)等相对薄弱对手逐个击破。
人才方面除孙坚旧部程普、黄盖外,更吸纳周瑜(庐江豪族代表)、张昭(彭城名士)、张纮(广陵名士)等“北士南渡”群体。
既补充了人才缺口又通过名士背书增强权力的合法性。
霸王称号源自项羽,若仅论军事速度与个人勇猛,孙策与项羽的确有相似之处。
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彭城之战3万破56万。
而孙策在曲阿之战身先士卒击溃刘繇数万。
但是二者还是有本质的区别,项羽重武力征服,而孙策重政治整合。
项羽虽善战,但统治模式是“分封诸侯+武力威慑”缺乏稳定治理体系。
巨鹿之战后坑杀秦降卒二十万致关中百姓切齿,彭城之战虽胜却纵容士卒劫掠引发民怨。
孙策虽以武力起家,但更注重政治整合:
1、重用士族,张昭负责民政“州郡文书皆以委昭”,张纮参与战略规划,“常令一人居守一人从征讨”。
2、恢复生产,平定会稽后立即“罢黜苛役简省法令”,曲阿之战后分给士兵土地“使就田业,从事农业生产”。
总的来说,孙策不仅当得起“江东小霸王”这个称号,而且这一称谓也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他的历史地位。
“小霸王”之“霸”在于军事威慑力与崛起速度。
四年平定江东核心区域;首战牛渚破刘繇、次战曲阿溃强敌、三战会稽降王朗。
每场战役均以少胜多,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的军事天赋。
区别于单纯依靠武力征服的项羽式“霸道”,孙策在军事胜利后迅速转向政治整合。
重用士族,恢复生产,尊重文化。
这种“以武立威以文治世”模式使其统治基础比项羽稳固。
虽然英年早逝,却为孙权留下完整疆域、人才班底与制度框架。
若无孙策“创业维艰”,则无东吴后来与魏蜀三分天下之局。
正如《三国志》所言: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
江东小霸王,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