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在争冠时自断经脉,北京国安的病根到底在哪?
又一次,在北京国安争冠的最紧要关头,熟悉的剧本,熟悉的味道,熟悉的“折腾”如期而至。10月12日凌晨,那条官宣来得猝不及防,却又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基克·塞蒂恩,这位顶着“前巴萨主帅”光环的西班牙老头,卷铺盖走人了。接替他的,是助理教练,一个叫拉米罗的哥们儿。
换帅如换刀?别逗了。对现在的国安来说,这更像是一次迟到且无奈的截肢手术,病根儿烂到了骨头里,砍掉一条腿,就能活下去吗?
先看看塞蒂恩留下来的成绩单:32场比赛,19胜7平6负,联赛第四。这数据,你说它烂,它还真不烂,至少还保留着一丝争冠的理论可能。但你要说它好,恐怕没几个工体的球迷会点头。为什么?因为比赛踢得太憋屈了!那种感觉,就像你开着一辆法拉利,却被死死摁在市区环路上,全程只能挂二档,油门踩到底,发动机在咆哮,车轮子就是滚不起来。
塞蒂恩的传控,听起来很美,很巴萨。但在中超这片实用主义至上的土壤里,水土不服的症状从第一天就开始了。他固执,听不进劝,迷信自己那套从西班牙带来的“圣经”。球员们在场上踢得别扭,像一群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丢了魂儿。进攻便秘,防守漏风,赢球靠球星灵光一现,输球则输得毫无脾气。最要命的是,你从场边那个面无表情的老头脸上,看不到一丝激情,看不到一点跟这支球队同呼吸共命运的血性。
人心,就这么一点点散了。当更衣室里,主力球员和教练组连最基本的情感交流都成了奢侈品,当整个球队的氛围压抑得像一口高压锅,这支队伍其实就已经死了。所以,高层这刀,终究是砍下来了。
晚了。真的,太晚了。
如果说赛季初,发现理念不合就当机立断,那叫拨乱反正。赛季中,察觉势头不对及时止损,那叫亡羊补牢。可偏偏拖到了联赛仅剩最后几轮,争冠对手都在刺刀见红地玩命时,国安自己,先捅了自己一刀。这波操作,直接把本就不大的争冠希望,彻底清零。这已经不是国安第一次在赛季中后段这个节骨眼上自断经脉了,从当年球迷爱戴的帕切科,到后来的曼萨诺,哪一次不是在大家还抱着一丝幻想的时候,管理层用一记匪夷所思的操作,亲手把希望的火苗给掐灭?
这就是国安的顽疾,一个周而复始的死循环。总是在错误的节点,做出看似“正确”的决定。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位临危受命的代理主帅,拉米罗·阿马雷。沙滩足球巨星?听起来挺唬人,但职业足球和沙滩足球,那是两码事。他当过塞蒂恩的助教,履历上写着比利亚雷亚尔。这或许意味着,他至少比特立独行的塞蒂恩更了解这支球队的现状。但了解,不代表能解决问题。他能给这支心气全无的球队注入多少“激情”?他能在短短几天内,把一套已经僵化的战术体系推倒重来吗?没人知道。把他推上帅位,更像是一次赌博,或者说,是管理层在为之前的错误决策,找一块临时的遮羞布。
更有意思的是,塞蒂恩这边刚下课,欧洲那边,苏超豪门格拉斯哥流浪者的橄榄枝就递过来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在欧洲主流足坛的评价体系里,塞蒂恩依然是个有东西、有市场的教练。他完全有资本,也憋着一股劲儿,想在新的东家那里证明——不是我塞蒂恩不行,是你们北京国安这庙,太难念经。
这一幕,何其熟悉。我们几乎可以预见,一旦塞蒂恩在欧洲重新取得成功,国内的舆论场又将是一片“国安究竟怎么了”的灵魂拷问。
问题到底在哪?是教练一个人的问题吗?显然不是。当一支球队,年复一年地在同一个地方摔倒,当所谓的“永远争第一”变成了一句自我安慰的口号,当换帅成了解决所有问题的唯一路径时,那问题,一定出在了更深层次的、根儿上的地方。是俱乐部的管理模式,是建队思路,还是那早已模糊不清的球队DNA?
这一次换帅,或许能在短期内刺激一下球队,打几场“鸡血球”。但长远看,它什么也改变不了。只要那个根本性的问题没有被正视,没有被解决,今天送走了塞蒂恩,明天可能就是“塞蒂恩二世”、“塞蒂恩三世”……北京国安,这艘曾经让整个中超胆寒的战舰,就会继续在“折腾”的怪圈里,慢慢耗尽所有人的耐心与热爱。
对于球迷而言,剩下的,只有一声叹息。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