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撤离!荷兰ASML发出严正声明,外媒称局势急剧恶化
要是村里最横的恶霸跑到你家,指着你最大的客户,恶狠狠地说“不许再卖东西给他!”,甚至还要你把之前卖出去的宝贝全给弄坏,你该咋办?
这道要命的题,就这么硬生生砸在了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的脑门上。
这事儿得从一架飞机说起。
美国商务部的二号人物,艾伦·埃斯特维兹,前脚刚踏上荷兰的土地,后脚ASML的股价就跟坐了滑梯似的往下掉。
他可不是来喝咖啡聊天的,而是带着“圣旨”来的:不仅要ASML停掉所有对中国的新订单,连之前已经卖出去、正在中国工厂里印钞票的那些几亿一台的宝贝疙瘩,售后服务也得给我断了!
这招太狠了,简直是釜底抽薪。
没了ASML原厂的维护和零件,那些精密的机器用不了多久就得变成一堆废铁。
荷兰政府当时就懵了,里外不是人。
美国是老大,得罪不起;可ASML是自家的心头肉,是国宝级的企业,真要被这么搞垮了,哭都来不及。
就在这节骨眼上,一出谁也想不到的大戏开场了。
ASML那位叫彼得·温宁克的CEO,突然对着媒体大倒苦水,说荷兰这地方不行啊,要限制我们招揽全球顶尖人才,税收优惠也要砍,这生意没法做了!
再这么下去,我们可就要考虑把新投资和公司搬到别的地方去了!
这话一出,全世界都炸了锅,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说ASML要“叛逃”了,要打包搬到中国去。
但凡脑子清醒点的人都知道,这根本不可能。
这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撒泼打滚”,演给大洋彼岸那位恶霸看的。
温宁克的潜台词翻译过来就是:“你再逼我,我就掀桌子了!大不了我连家都不要了,大家一起完蛋!”
你看,这演技,不去拿个奥斯卡都屈才了。
荷兰政府那边也是戏精附体,吓得脸都白了,立马启动了一个代号叫“贝多芬计划”的紧急方案。
你没听错,就是音乐家贝多芬那个名字。
政府掏出了真金白银,整整25亿欧元!
说要给ASML总部所在的埃因霍温市修路、盖房子、提升教育水平,解决所有后顾之忧,就差跪下来抱着温宁克的大腿求他别走了。
这场双簧演得那叫一个精彩,明面上是公司和政府闹别扭,实际上是把皮球狠狠地踢回给了美国。
荷兰政府的意思很明白:你看,不是我们不听话,实在是这家伙太重要,他要死要活的,我们也没办法啊!
ASML敢这么硬气,手里是有底牌的。
翻开他们2023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表,一个数字能把人下巴惊掉:来自中国大陆的销售额,竟然占了他们全球总收入的46%!
将近一半!
这叫什么?
这就叫金主爸爸。
为了几句场面话,去得罪给自己一半饭吃的人,这不叫硬气,这叫傻。
董事会和股东们第一个就不会答应。
所以,面对美国的禁令,一场心照不宣的全球“走私”大戏就这么悄悄上演了。
官方层面,荷兰政府给ASML开了一道“后门”,搞了个叫“数据豁免”的新规。
说白了,就是允许ASML以“保护商业机密”为由,不用公开披露某些光刻机的具体销售信息。
这下好了,账面上干干净净,完全符合制裁要求,但私底下,货船照样离港,合同照样履行。
如果说官方玩的是阳谋,那产业链上的小弟们玩的就更花了。
AS-ML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它身后站着一大票欧洲的顶级供应商,比如德国的光学巨头蔡司(ZEISS),光刻机里最核心的镜头就是他们造的。
这些公司表面上个个都是守法好公民,严格遵守出口管制。
但他们的货物,却踏上了一场奇幻的“环球旅行”。
一批批高精度的轴承、特种阀门,先是被悄悄运到八竿子打不着的越南或者马来西亚。
在当地的保税仓库里,工人们麻利地给这批货“改头换面”,换上全新的包装,贴上全新的标签,再办一套全新的出口手续。
摇身一变,这些“德国货”就成了“越南制造”或“马来西亚制造”,然后名正言顺地装船,发往真正的目的地——中国。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滴水不漏。
这已经不是一家两家公司的小动作了,而是一场席卷全球的产业大协作。
大家嘴上都说着“好的好的,我们遵守规定”,但身体却很诚实,因为谁都知道,那条供应链断了,大家的饭碗就都得砸。
当然,你以为中国在这场大戏里就只是个等着别人喂饭的角色吗?
那就大错特错了。
外部的封锁,非但没有把我们怎么样,反而像一剂猛药,逼出了一套凌厉的反击组合拳。
第一招,叫“点穴手”。
中国打出了一张谁也意想不到的王牌——稀土。
这东西听着土,却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尤其是一种叫镝和铽的重稀土,是制造光刻机里那个超精准磁悬浮工作台必不可少的材料。
而全世界95%以上的高纯度重稀土精炼产能,都在中国手里。
当中国宣布对稀土相关材料出口实施管制时,ASML那边立马就慌了。
官方虽然嘴硬说库存充足,但业内人士评估,他们的关键稀土储备最多也就撑几个月。
这就好比法拉利车队发现,全世界只有一家供应商生产他们赛车专用的轮胎,而现在,这家供应商开始限量供应了。
你说他急不急?
如果说稀土是防守反击,那中国的第二个杀手锏,就更具颠覆性了,那就是“自主替代”。
压力之下,中国的自主研发进程被按下了快进键。
以上海微电子(SMEE)为代表的国内企业,硬是啃下了硬骨头,他们自主研发的28纳米浸没式光刻机已经取得了关键突破,并且成功交付给了国内的芯片制造商。
这台机器虽然在最顶尖的几纳米制程上还有差距,但它足以覆盖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芯片的制造需求,从你开的汽车,到家里用的智能音箱,都能搞定。
更关键的是,它的成本优势巨大,一下子就打破了ASML在这个主流市场的绝对垄断。
这标志着,我们不再是那个只能在门口排队、看人脸色的买家了,我们自己也能造出堪用的“工业母机”了。
这场围绕小小芯片展开的全球博弈,其实也让欧洲人惊醒了。
他们发现,总跟着美国屁股后面跑,自己永远都只是个“小跟班”。
于是,欧盟也开始行动,推出了一个宏大的《欧洲芯片法案》,计划砸下超过430亿欧元,要在欧洲本土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把芯片制造的份额翻倍。
有位科技战略分析师说得好:“在一个深度捆绑的全球化市场里,任何想用政治围墙去对抗商业规律的努力,最终都会被资本的潮水冲得稀里哗啦。封锁,往往催生不出顺从,只会催生出更强大的对手。”
技术的高墙或许能暂时困住人的脚步,但永远困不住求生的本能和市场的洪流,这场大戏,也许才刚刚拉开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