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越境挑衅,黎巴嫩总统划定红线:停火谈判必须对等,授权军队还击
周五,就在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到访贝鲁特之际,黎巴嫩总统约瑟夫·奥恩对着镜头,扔下了一句分量极重的话:任何关于停火的谈判,都必须是双方平等的,黎巴嫩绝不接受任何单方面的施压,更不会单方面让步。
这话听起来像外交辞令,但背景却是刚刚发生的流血事件和一道罕见的军事命令。就在前一天,10月30日凌晨,以色列军队摸黑越境,突袭了黎巴嫩南部边境村庄布利达的一座市政大楼,一名叫易卜拉欣·萨拉梅的市政雇员,在值班时被当场打死。
这事儿彻底激怒了黎巴嫩。奥恩总统当天就下了死命令,要求黎巴嫩军队对以色列任何的入侵行为,予以“坚决应对”。这已经不是外交抗议了,这几乎是在授权前线部队可以开火还击。
说到底,这一切的根源在于那份在2024年11月生效,却早已名存实亡的停火协议。当初,为了结束2024年9月爆发的全面战争,双方约定停火。协议写得明明白白:以色列撤军,黎巴嫩军队和联合国部队进驻利塔尼河以南,确保该地区没有其他武装力量。
可实际上呢?以色列压根就没打算老实遵守。原定今年1月26日完成的撤军,先是被以色列单方面推迟到2月18日,然后干脆就以“保护北部居民安全”为由,宣布在黎巴嫩南部的5个战略要地“无限期”驻扎。
这不就是典型的“切香肠”战术嘛,一步步蚕食协议,把临时驻军变成永久占领。停火以来,以色列的空袭就没停过,三天两头就说是在打击真主党的武器库或者指挥中心,但炸毁的却有不少民用设施,平民伤亡的报告也屡见不鲜。黎巴嫩除了抗议,似乎也没什么好办法。
这次10月30日的深夜突袭,可以说彻底踩了黎巴嫩的红线。以色列那边说得轻巧,行动是为了摧毁“与真主党相关的恐怖设施”,开枪是因为遇到了“威胁”。但黎巴嫩方面看到的,却是自己的政府雇员在自己的国土上,在政府大楼里被外国军队杀死。
这事儿的关键在于,以军袭击的不是什么真主党据点,而是一个市政大楼,这明显是在试探黎巴嫩国家主权的底线。奥恩的强硬回应,与其说是愤怒,不如说是一种别无选择的反应。再不拿出点真格的,国家主权都要被蚕食干净了。
也难怪真主党领导人纳伊姆·卡西姆会公开力挺总统,称总统命令军队反击是“负责任的决定”。他那句“我们的态度始终一致”,更是意味深长,这显示出在应对以色列的问题上,黎巴嫩内部的不同派别罕见地站到了一起。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的这次访问,时机可以说是相当尴尬了。他前脚刚和黎巴嫩外长会晤,谴责以色列的攻击“完全不可接受”,呼吁双方遵守协议;后脚奥恩总统就在和他谈完后,发表了“谈判必须对等”的强硬表态,还顺便透露了一个重要消息:黎巴嫩军队将在年底前,将南部驻军增加到1万人。
这不仅是口头上的强硬,更是实打实的军事准备。一边是罕见的开火授权,一边是增兵南部的计划,奥恩的牌打得非常清楚:黎巴嫩已经受够了只靠外交抗议的日子,现在要用实力来划定自己的底线。
一名普通市政雇员的死亡,像一粒火星,点燃了黎巴嫩积压已久的怒火。奥恩总统那道直接对军队下达的命令,与其说是在为未来的军事冲突做准备,不如说是在为黎巴嫩争取谈判桌上最基本的尊严——对等。当和平协议沦为强权的遮羞布时,弱小的一方除了拿起武器捍卫自己,似乎也别无选择。这场沿着边境线燃起的火焰,究竟是会烧向一场更大规模的冲突,还是能迫使各方重新回到谈判桌前,没人知道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和平的希望,正在被深夜的枪声一点点地击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