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核导弹暗战升级!“无限航程”的“海燕”遇上“隐身杀手”

118 2025-11-24 08:53

一枚导弹在空中连续飞行了15个小时,跨越了1.4万公里,而这还远未达到它的极限。 这就是俄罗斯最新试射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交出的数据,它能够凭借超低空飞行能力在雷达探测范围外悄无声息地逼近目标。

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天空中出现了一架B-52H战略轰炸机,它的机翼下挂载着两枚外形奇特的导弹。 航空摄影师拍摄的照片显示,这种导弹拥有楔形弹头和独特的三面尾翼,与美国军方高度保密的AGM-181A核巡航导弹渲染图高度吻合。

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为“海燕”导弹的研发人员授勋,称这款武器能够“确保未来数十年乃至整个21世纪的安全和战略平衡”。 他特别强调,“海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产品”,现有的任何导弹防御系统都难以有效拦截它。

“海燕”导弹长约12米,飞行高度仅为50至100米,远低于常规巡航导弹,这使得防空雷达极难侦测。 它采用核动力推进,理论射程可达2万公里,足以从俄罗斯任何地点打击美国本土目标。 导弹能够携带常规弹头或约1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具备精确打击能力。

美国军方对“海燕”导弹一直保持高度警觉。美国“核威胁倡议”组织的报告认为,“海燕”可以在空中盘旋数天,规避导弹防御系统,将核弹头投放到难以预测的地点。 不过,也有一些西方专家质疑其可靠性,认为导弹体型较大(超过12米),且亚音速飞行特性可能使其容易被探测。

作为对“海燕”试射的回应,美国空军迅速行动。 在加州上空进行飞行的B-52H轰炸机携带的正是美国新一代空射核巡航导弹AGM-181A。 这款导弹旨在取代已服役43年的AGM-86B巡航导弹,后者面临弹体老化和突防能力不足的问题。

AGM-181A强调隐身和智能化设计。它采用多面体弹体、楔形弹头和可折叠弹翼,弹体表面覆盖隐身涂层,使其雷达散射截面积大幅降低。 导弹搭载人工智能算法,能自主规避威胁区域并选择最优飞行路径。 它的最大射程约为3000公里,飞行速度约0.8马赫,配备可调当量的W80-4核战斗部,爆炸当量可在5千吨到15万吨TNT之间调节。 其制导系统结合了多种技术,命中精度可控制在10米左右。

美军计划采购约1020枚AGM-181A导弹,每枚成本约1400万美元。 未来它将适配B-52H和新型B-21隐身轰炸机,成为美国空中核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在“海燕”试射成功后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表示,由于其他国家的核试验活动,他已指示国防部“对等启动核武器试验”。 不过,美国能源部长随后澄清,特朗普下令重启的核试验“不包含核爆炸”,而是“系统测试”。

几乎同时,美国空军从加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试射了一枚未携带弹头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称,这次试射旨在评估该导弹系统的可靠性和作战准备水平。 “民兵3”是美军唯一现役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达1.25万千米,可携带3枚核弹头,是美国“三位一体”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美方在试射“民兵3”导弹前已向俄方通报了相关信息。 他同时强调,俄方将继续履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中规定的义务。

普京在回应美国可能重启核试验的举动时表示,若美国进行核试验,俄方将采取对等反制措施。 他责成相关部门研判局势并提交建议方案,同时强调只要其他国家不违反相关协议,俄罗斯会遵守《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美俄两国在核武器领域的这一系列互动,发生在《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即将到期的背景下。 这项条约是美俄之间唯一仍在生效的核军控条约,它的续签问题目前陷入僵局。 美国要求将“新类型武器”纳入核控体系,而俄罗斯则坚持对方必须同样遵守条约核心限制。

俄罗斯在公布“海燕”巡航导弹后,很快又宣布成功测试了“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 普京称“波塞冬”的威力远超俄重型洲际弹道导弹“萨尔马特”,其航行速度和下潜深度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没有拦截的方法”。 外界普遍将这种水下无人系统称为可引发“放射性海啸”的“末日鱼雷”。

美国军方则通过展示B-52H轰炸机挂载AGM-181A导弹飞行,向外界传递了其核威慑体系持续现代化的信号。 分析认为,此次高度保密的武器高调飞行并被拍摄,可能是美军为显示军事实力,强化威慑传递,同时检验该型导弹的挂载能力。

下一篇:SACEMI GAMAR IMM90/A潜水泵
上一篇: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即将返回东风着陆场,迎接他们的时刻即将到来,标志着一次圆满的任务圆满完成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