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5增5减藏玄机!最高预增559%,7月资金抢筹的3条线全
87
2025-07-14
扬州人才都跑光了,领导们还在那边耍嘴皮子,真是气得我想摔手机。比赛输了1比5,竟然还怪别人?说到底不是实力不济,是人才的流失太严重,连个真心想拼的后备力量都没得用。你说,培养留住人才,是不是应该点实招?别老扯那些空话和面子工程,没人坑你,谁都想冠军,但留人留得住吗?扬州真正能网罗到的人,都是走不动的“年长者”。年轻人跑哪去了?你看看扬州宝应的吉翔、王飞,好家伙,能代表苏超坐镇的都是宝应出身,扬州后台的少年,除了在高洪波的队伍里摸爬滚打的“同乡上位族”之外,几乎没有出路。
话说回来,扬州一直在“想念古董”,那些老管理、老体制,带不动一波年轻血液。扬州现在除了把宝应作为“后备军”,还真没啥引人眼球的——明年可以试试由宝应组织一支代表扬州的球队,起码本土的年轻人有舞台,有机会放手一搏。你说现在扬州大学校队还是挺多“学生会踢球”的热情,但要是真的能跑起来,追得上,哪怕输了还能指望未来?偏偏现在00后基本没有厂牌,有天赋的也在“望洋兴叹”。你看2021年苏冠一场比赛,扬州华奥居然被中南珂蒂缘踢了个12比0,谁还敢奢望啥?而且说句心里话,像苗明、吉翔这样的大叔,也就能维持几年的状态,别指望能撑到苏超后期。
不能全怪扬州体育局和足协。实际上,地理位置本来就不是在“黄金带”。宝应在扬州的最北边,比赛一天一场,跑来跑去,谁有那个精力?谁有那个动力?你要说,宝应那些年轻的小伙子参赛积极性不高,这也是实话。可是今年苏超火到爆炸,大家都在看球,谁会想到这些基层球员就会被“折腾到崩溃”呢?这波热度一倒,明年再卷土重来,扬州的青训氛围还能“挖”出来点潜力吗?比赛的本质其实是全民参与,但你要真觉得靠一群普通的爱好者就能撑起一片天,那真是天真烂漫。
至于扬州留不住人才的问题,别以为只憋在足球上。从根本看,扬州不缺青春,也不缺“会踢球”的人,关键在于体育局和足协的观念扭曲——一直只盯着公职人员的福利待遇,把本来还有希望发展的青训体系都扼杀在摇篮里。那些帮忙“拉一波”的干部,眼里除了“面子工程”还是“面子工程”,能“留人”的办法比我月收入还少。这么看,把足球当成一时的“花瓶”,磕磕碰碰就算了,留不住人才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难道扬州还真指望靠“死扛”走出一片天?
不得不说,扬州的体育局和相关部门,最缺的不是钱,而是“站在正确方向”的勇气。把本土人培养成精英,把年轻人真正吸引过来,别整天折腾那些“空中楼阁”。再问一声,现在那帮边缘的“老面孔”还能带领扬州走多远?别以为“老纪”永远不会老,人才的断档可是最残酷的真相。
这比赛就这么一回事儿,输得稀里哗啦,大家也许会觉得悲观,也许会笑笑自嘲。反正我就想问,扬州这么折腾,到底还要靠炒作炒多长时间?下一步,还能靠这些“故事情节”骗到多少“粉丝”的关注?真要说,连“人才”都跑光了,你说还能撑多久?真心希望,别到只剩下满城的“空壳”和枯萎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