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G再战T1惨遭碾压!五冠王世界赛状态提前到来?
98
2025-08-09
2025年初秋的清晨,很多人还在享受着假期的慵懒,却有另一些人怀揣着澎湃激情冲在时代最前线。就像科技与产业的巨浪,每一年都在推陈出新,总有人能站在浪头,摘下属于自己的桂冠。听闻安徽芜湖的奇瑞汽车成功上市,远在千里之外的广东汕头两兄妹,王来春和王来胜,却实实在在“抱了一只金元宝”回来,简直好比买彩票中大奖,还带着十几年的耐心铺垫和格局谋划。三年前,两兄妹就斥重金布局奇瑞系三家关联公司,默默加码,最终在奇瑞上市这天一跃成为第三大股东。粗略一算,这部分股份已值270亿元人民币以上,兄妹俩至少赚了160亿元,想不让人心头一热都难。财富滚滚而来,这背后其实更是一场勇敢的跨界与前瞻的战略。
讲到王来春,谁都绕不过一个话题——立讯精密。当时很多人质疑,靠着“果链”能走多远?不就是给苹果打工嘛,命运都捏在别人手里。看当初欧菲光、歌尔股份这些同行,因为苹果订单的风向风雨飘摇,股价高高低低,跟坐过山车似的。可王来春所领导的立讯精密,愣是从狂风巨浪中溜得云淡风轻。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1245亿元,净利润66亿元,同比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不光自己风头正劲,还把同样在“果链”里的歌尔和蓝思远远甩在身后。所谓同行两重天,有人苦苦挣扎,有人意气风发。
细品之下,这份坚挺其实并不神奇。作为苹果的长期核心供应商,立讯精密有70%以上的营收都来自苹果。还记得王来春在业绩会上的一席话,她不无自信地说,公司正积极推进全场景业务,AR、VR乃至AI眼镜和机器人等新潮玩意儿全都有覆盖。光是AI眼镜,市面上约有三分之一的品类都“沾了立讯的手艺”。这些新品类,正是她面对未来不安和风险的底牌,既能守住基本盘还在开疆拓土。
有意思的是,立讯精密的营收重心正在悄悄转移。消费电子营收占比一路从去年的82%降到了今年的78%,而通信业务逆势上扬。云服务、AI服务器、通信设备商现在都是立讯精密的客户。如果说谁最懂风向,那王来春肯定出现在榜单前列。AI的大爆发让算力需求直线上升,立讯精密果断布局高速电连接、电源模块等领域。仅仅在通信板块,高速电连接产品贡献了六成收入增长。你只要读一读2024年年报,感受一下这些板块带来的新收入,仿佛就看见了未来滚滚而来的机会。
再来说说汽车业务,这可谓立讯精密的新“发动机”。虽然目前只占收入的小头,却以超过80%的年增长速度一路狂飙。其实王来春早在两年前就抱着长期主义,把重金投入奇瑞,目的从一开始就不是造车,而是立志成为汽车线束、智能座舱等高端零部件领域的“隐形冠军”。立讯精密现在卖的产品基本涵盖了汽车的神经血管,有种“不造车,也能成为智能汽车幕后大佬”的意味。更别提公司最近风风火火地收购了德国莱尼,那可是全球第四大汽车线束玩家,连宝马、奔驰这类大牌都榜上有名。有外部研究机构推算,未来立讯精密汽车业务的毛利可能涨到20%甚至25%。就算消费电子毛利率还在10%左右,将来也可以用新业务抬高整体盈利。
有的人听到这些变化,可能还一头雾水。其实站在行业的潮头,就是要敢于押注未来。王来春深知光靠苹果吃饭风险大,早早把网撒得又广又密。她还没满足于现状,今年立讯精密刚把港股上市申请递了上去,准备继续杀进全球市场,就像马不停蹄要把自己的舞台越做越大。
看似顺风顺水,王来春的成功其实自带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她出生广东汕头农村,初中没读完就下地干农活,21岁时摇身一变成了富士康的流水线女工。用今天的话说,那就是“打工人中的拼命三郎”。她吃得了苦,几年内从小女工做到管理干部。正当富士康风头正劲的时候,她却选择辞职单干,与哥哥收购了香港立讯。创业路上,曾靠着老东家郭台铭雪中送炭,才慢慢积累起家底。可她始终没忘记追风的勇气,逐步从智能手机的黄金年代杀出来,紧紧握住AirPods、iPhone等核心零部件的关键订单,一跃成了苹果产业链的必不可少一环。公司收入从2010年上市时的10亿元,到现在3500亿元的营收目标,从几十人做到了全球几十万员工,这背后的汗水,只怕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风险和成就总是并存。当年公司营收节节攀升时,全球范围“缺芯少料”、原材料涨价、运输困难一并袭来,利润也有过下滑。一度被贴上“苹果附属品”的标签,外界质疑声不断。其实王来春自己比谁都明白,做企业不能把宝全押在一个人身上。她早在2022年就提出,立讯精密的理想状态,十年后不会再有单一客户占公司三分之一的业绩。现在的各种多元化动作,就是为这个理想打基础。
有意思的是,她不只是替自己和公司谋划,还想着与员工携手共赢。2022年年尾,一口气给三千多名员工派发了1.7亿份期权,按行权价算相当于直接分了52亿元。期权解锁条件很苛刻,要求到2027年公司营收突破3500亿元。看现在立讯精密一年净赚六十多亿元,年营收早早跨越目标,想必不少老员工心里已经暗自叫好。公司的成长,也让兄妹二人身家水涨船高,2025年9月底控股股权值1700亿人民币以上,称一句潮汕“打工皇后”和“逆袭王炸”,真的不过分。
或许这就是新时代企业家的精神面孔既能脚踏实地,也能仰望星空。在别人还纠结下一单订单去哪儿、会不会被砍单的时候,王来春已经把自主创新和全球化提升到新的高度。就像她自己说的“汽车和通讯,正是公司的下一个增长曲线。”58岁的她,依旧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这种生命力与闯劲,实在让人不服都难。魅力来自波折,更来自选择与坚持,谁说汕头的“小打工妹”,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大时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