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再次播放朱婷被采访视频,朱婷坦言东京那段时间是人生的至暗时刻,表达了不愿多谈那段经历的心情
朱婷那段话说完,我直接沉默了。
她说的东京那段时间,是人生的至暗时刻,我听着心里也跟着咯噔一下。运动员最怕的,大概就是伤病吧,特别是那种反反复复,让你看不到希望的伤。她自己也说了,不愿多谈,我猜那背后肯定藏着太多我们不知道的心酸和挣扎。
朱婷是谁啊,中国女排的定海神针,是无数人心中的偶像,她的每一次扣杀,每一次拦网,都带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可就是这样一个我们以为无坚不摧的人,也会有“至暗时刻”,这真的有点让人五味杂陈。
她不止一次提到过手腕的伤,从2019年世界杯开始,其实就有点隐隐约约的迹象了。那时候大家可能还觉得,哎呀,朱婷嘛,肯定能扛过去,她总是能做到的。但这次她自己亲口说出来,那种痛苦和无奈,不是旁观者能轻易理解的。
那些不愿多谈的背后,会是什么?是无数次枯燥的康复训练,是每一次尝试发力时的钻心疼痛,是看到队友们在赛场上拼搏自己却只能坐在替补席上的失落,是对自己能否重回巅峰的怀疑。这些,才是最折磨人的。
官方资料里,2019年女排世界杯,朱婷带领中国队以十一连胜夺冠,她也是MVP。那时候她看起来还是那个无所不能的朱婷,没人会想到,她已经开始承受巨大的伤病压力。到了东京奥运会,伤病的影响就更明显了,那届奥运会中国女排的表现,大家也都看到了,最终小组赛就出局了。
现在回过头看,她当时承受的压力有多大,我们真的很难想象。一边是国家队的期望,一边是身体的极限,她肯定是在那个极度痛苦的边缘反复试探,才做出了不愿多谈这个选择。
这种“至暗时刻”,真的不是一句“坚持一下”就能走出来的。它需要强大的内心,也需要科学有效的治疗和支持。我记得之前看到一些关于她手腕伤势的报道,说是有一些手术和康复,但效果似乎一直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有时候,看一个人摔倒,比看一个人爬起来更让人心惊。摔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种明明知道自己可以,但身体却不允许你站起来的绝望感。尤其是对于朱婷这样的顶级运动员,她们的职业生涯本就是和时间赛跑,伤病就像一个无情的刹车。
我不是运动员,也体会不到那种身体被背叛的滋味。但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每天都要去做一件你最擅长的事情,但突然间,你的身体告诉你,你做不到了,或者做得非常吃力,那种感觉,真的会让人崩溃。
她选择不细说,这本身就是一种很有力量的表达。它告诉我们,有些经历,只有自己承受过,才能明白它的分量。我们作为观众,能够做的,就是尊重她的选择,给她空间,然后把目光更多地放在她曾经创造的辉煌,以及她未来可能带来的惊喜上。
毕竟,她是中国女排的精神象征,她的每一次拼搏,都激励了无数人。即使经历“至暗时刻”,她的斗志和对排球的热爱,也是毋庸置疑的。
我觉得,她能走到今天,能坦诚地聊到“至暗时刻”,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勇气。这说明她已经走出了最艰难的那段路,并且愿意去面对它,而不是选择逃避。
虽然她还没有完全回到巅峰状态,但她依然在为排球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看到她还在坚持,还在为热爱的事业发声,这本身就足够令人欣慰了。
像朱婷这样的顶尖运动员,她们的身体状况,真的值得更专业的关注和保护。不仅仅是她一个人,很多运动员在职业生涯后期都会面临伤病的困扰,这背后,可能涉及到整个运动体系对运动员的伤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投入。
这件事情,也让我思考,我们作为观众,是不是有时候对运动员的要求太高了,期待也太惯性了。我们习惯了看到她们胜利,看到她们闪耀,却很少去关注她们背后承受的伤痛和付出。
或许,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在她们巅峰时给予掌声,在她们低谷时给予理解和支持,而不是简单地用输赢来定义一切。
她这次坦诚地表达,与其说是在回顾痛苦,不如说是在和过去和解。这种坦诚,本身就比任何“加油打气”的口号都更有力量。
我们期待她重回赛场,但更希望她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节奏,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尤其对运动员来说。
在那些我们看不到的角落,还有多少运动员,正在默默地承受着伤病的折磨,等待着被看见和被理解呢?
声明:本文素材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内容 90%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 AI辅助。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