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黔协作]关岭县马马崖村: “花经济+桥元素”激活乡村旅游
143
2025-08-20
说到“能花更能赚”,腾讯最近这份二季度答卷,就像是老板下班点了一道蛋炒饭,结果端上来一桌满汉全席:不仅味道正,还能解馋,让一众看热闹的和真操心股价的都不禁发出一句——“哎哟,不错哦”。
可你要是不信,回头再翻翻财报,估计连隔壁老王都要感叹一句:怎么感觉腾讯这两年越来越 Meta 了?别急,今天咱就把这局谜题拆开,看这家中国互联网老大,是怎么在游戏、广告、云、AI每一盘棋都下得又稳又狠,走出了自己的“腾讯 Meta 时刻”。
先来一句狠话:“业绩稳得让人安心”,这是报告里直接写明白的。可是,稳到底是真稳还是假稳?看起来靓丽的数据,背后有没有暗流涌动?说实话,资本市场这东西,从来不是仅看表面,得剥开层层洋葱,才见得了真章。
比如这次重点,腾讯的赚钱主力——游戏与广告。二季度在线游戏收入同比大涨22%,国内增速17%,海外更夸张,达到35%(汇率中性下33%)。我看到了那些老掉牙还能打榜的“长青游戏”,像《王者荣耀》、《和平精英》,这架势就像是班里的老学霸考了又考,每次都能拉高平均分。
国内新游戏《三角洲行动》冲了一波数据,在去年就那么高的基数下,还能继续突围,这可不是一般厂商能干出来的。季度后头,《无畏契约》手游还提前上线,光是压一个宝在这里,市场都憧憬下一个爆款。
海外市场同样热闹,PUBG继续发力,Supercell家的《皇室战争》一更新内容,社区又活泛起来,流水创了历史新高。新游《沙丘:觉醒》也小露一脸,为整体盘子添了点小亮色。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问:这些长青游戏到底还能玩出多少花样?不怕同质化吗?其实真正聪明的运营套路,就是把用户活跃搞起来,让内容持续更新。腾讯一边用活动和皮肤刺激老用户,一边又借着社交链条把人圈住。就像你饭圈天天换应援色,谁舍得退群?
再说递延收入这个小细节,看似只是财务科目,实则映射着用户真实需求和产品后劲儿。二季度虽然环比季节性下滑,但比起往年老套路,波动更小,一看就是流水的稳定性更强,新游戏的二次开发拉得住场面,下季度《无畏契约》上线,还有支点,估计去年高基数的压力,全都被新故事消化了。
转头看广告。大环境媒体都在喊下行,618消费又寡淡得紧,在这前提下,腾讯广告居然能涨快20%,业界把这堪称“含金量高”。主要靠啥?一面是库存的释放,广告加载率拉高,小游戏和视频号广告基本成了主力输出;另一面,AI技术的全域提效,广告ROI直接做了翻新。反正据行业里的朋友说,现在头部大厂拼广告,微信生态的ROI简直成了商家眼里的“王炸”。
而且腾讯这波还是玩得细腻。五月把电商产品部加了进去,商家入驻提速。这对于微信小店、视频号电商、广告变现都添了干货。其实商家对微信的热情,和私域流量的护城河有直接关系。你卖东西,什么流量都来一波,最后还是想把用户圈在微信好友里,省心。
外卖大战刚开打,拼多多和美团那波补贴也让小商家有点小激动,营销预算一度流向补贴,但三季度补贴趋稳后,广告投资又能回流。
金科业务也有意思,二季度的增速回升到10%,本来大家都担心消费环境拖后腿,结果视频号电商佣金和腾讯云小小发力,支付业务占了大头,重新恢复增长。看央行第三方支付备付金节节高,也能侧面印证这个回暖不是虚的。企业云业务虽说增长想做得不夸张,毕竟现在算力优先自己用,但市场是真的有需求,尤其是AI驱动的新API。
AI话题现在炒得热乎,大家最怕的还是成本压力,把钱都砸在了服务器带宽和研发队伍上,这种“先建楼后卖房”,到底划算不?腾讯二季度加资本开支已经一年,利润率还能继续提升,主业经营利润直接同比增长了29%,而且利润率拉到34.5%,比上季还高了两个百分点。
说到底,赚钱最靠谱的还是游戏和广告事儿,腾讯聚焦长青IP开发,让新游戏的变现效率比过去好不少。这波聚焦战略,让分发成本下降,营收和毛利涨得都明明白白。
那么问题来了:腾讯投入AI,会不会拖累短期利润?其实海豚君自己都说了,长期成长才是硬道理,短期利润只要还能做优化就不会出大岔。
服务器等硬件成本飙了五成多,但整体还是可控,研发人员也招了不少,但薪酬增速只有8%,说明基础开发队伍在做替换,AI人才是刚需,老业务得持续优化,不浪费资源。
再捋一眼现金流,Q2还是靠游戏、广告俩“现金奶牛”业务继续流入,高到744亿。此外,二季度资本开支191亿,环比直接降了三成,多半是受H20禁令所致。禁令解除后,腾讯又跟供应商下新订单,看得出扩张的劲头还是在,只不过短期收缩只是一个政策反馈。回购也有所提升,但还在预算范围里波动,跟着市值走。
说到资本回报,腾讯大股东减持一波又一波,三个月卖了3780万股,股权占比降到23%不到。不过公司自身回购的力度变弱了,日均回购规模跟不上,但成长动力在,投资者信心也就不全靠公司硬撑。大家都懂一个道理:茅台再怎么回购,如果没故事,酒也卖不动;腾讯只要故事新鲜,资金自然买单。
回望股价,受降息预期和几个业务超预期影响,腾讯自Q1财报以来,已经涨了17%,这估值站在5.36万亿港币,税后利润19倍——论算账,不算贵。这年头赌成长,腾讯靠AI能不能玩出新局,大家都在观望,谁知道后头的惊喜还多不多?
再撸一遍微信生态,二季度用户数14.11亿,环比净增900万,视频号、小游戏和元宝带动了不少。QQ那边继续下滑,没啥新东西能顶。元宝虽说增势放缓,但豆包还在抢进度,规模、增速齐头并进。视频号这块,也是拼内容和互动,电商生态逐渐完善,算是给用户粘性加分。
聊到微信生态时长,依旧稳在31%,视频号火了份额跟着涨,字节的份额再提高,竞争可一点没松劲。增值服务付费用户环比流失400万,主要在腾讯视频,音乐倒是涨了150万,阅文增加也就10万左右。
长青游戏的价值继续挖掘,本土市场《王者荣耀》《和平精英》都稳步增长。各种新皮肤和联动活动让用户停不下来。射击游戏人气居高不下,关键是DAU数据始终稳定,几家主力产品分工明白,也没有明显“互咬”现象,说明用户的分层和破圈十分健康。
海外市场爆发,一边老游戏继续贡献,一边新游点军,《沙丘:觉醒》算是又多了点乐子。递延收入13%的增长,也是给流水前瞻性指标加了分,下季度新手游《无畏契约》上线,又是一波高基数消化。
广告方面,除了提升加载率和释放库存,AI的全域广告ROI更高,这种技术+渠道双轮驱动,就是现在腾讯广告能持续领跑的底气。如果微信生态被商家认定是最后的私域阵地,那广告空间只会继续拓展。
外卖价补贴刚冒头,部分营销预算流出去,但现在补贴趋稳,广告增速又可以再看头。
企业服务里,支付业务回暖力度很猛,云业务虽说增速不盲目推,但市场需要还是在。AI应用,尤其API使用的需求看得出,短期看内部优先,长期还有优化空间。
投资利得上,Q2分占利润同比下降40%,大概率是拼多多利润调节影响,公司提前估算后又做了调整,多退少补,说实话,这种事儿财报上常见,不必大惊小怪。
主业盈利还是腾讯最硬的条件,经调整净利润同比涨10%,看似不高,但实际业务利润涨了29%,利润率直接到35%,高毛利业务增多,整体运营效率上去了。游戏和广告这俩板块一旦继续跑高,毛利率都创历史新高。视频号电商佣金、云、消费贷这些新业务,也都贡献极高毛利。
AI服务器带来的摊销成本增速很快,未来两年还会持续。人均薪酬的数据说明腾讯对高端AI人才非常在意,可优化基础开发的思路就是想靠AI技术替代常规运维,长期看组织效率能进一步提升。
受禁令影响资本开支二季度收缩,一旦供应放开又能快速反弹,说明公司预算控制还是很灵活。
讲到最后,腾讯成长故事,资本市场已经不再全靠自身回购抵抗大股东减持,投资者信心在于公司营收和盈利都处于快车道上。成长性高了,大股东偶尔多卖几手,只要主业够硬也不会慌。
那说了这么多,是不是腾讯的“Meta时刻”真的来了?如果你问我,以微信生态+长青游戏+广告+AI联动这个路数,腾讯的组织管理和业务创新水准已经在全球范围类似Meta那套路上,兼具平台体量和盈利能力。
但真要定论,还得看腾讯如何把AI真正变成下一个全民级应用。如果视频号、小游戏和AI agent一体发力,把微信再次变成中国数字社会的新基础设施,那Meta时刻不但来了,还可能远超预期。
未来的悬念也就留给下个季度或者某一次大的业务变革。不过这一局来看,腾讯的财报确实给出了一个“能花更能赚”的新范本。
你怎么看,腾讯和Meta谁更像未来中国互联网的样本?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聊聊。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