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1951年决策对彭德怀的影响
1951年,周恩来的一个决定,为彭德怀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彭德怀一生都在战场上,身体早就受过伤。到了朝鲜后,他经常住在阴冷潮湿的矿洞里,生活作息也不规律,精神压力也很大,所以他的肠胃炎和痔疮经常复发。
1951年夏天,彭德怀的前额左眉上方长了一个小肿块。第二年年初,这个肿块越长越大,经常胀得他头疼。就在这时,美国又违反了国际公约,用飞机往中朝军队的阵地和后方投放了各种细菌,如老鼠、苍蝇、跳蚤和蚊虫,发动了一场残忍的细菌战。
彭德怀接到疫情报告,既震惊又愤怒,立刻下令全军紧急防疫。中央得知后,很快成立了防疫委员会,由周恩来亲自主持。之后,他们组织了大量医学专家和一百多个防疫大队到朝鲜,及时控制住了疫情。
这一个月来,彭德怀忙得焦头烂额,结果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医生怀疑他得的是癌症,劝他马上回国治疗。可彭德怀不听劝,还总说没事,他觉得自己还能撑住。其他几位领导见劝说没用,就一起给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发了电报,如实汇报了彭德怀的病情和态度,并建议把他调回国治疗。
周总理接到电报后,赶紧向毛主席汇报情况:“几位医生专家说,彭老总头上的那个瘤子,看起来离骨头很近,建议他回国治疗。可彭老总自己觉得,这个瘤子不过是个小问题,说挤一下就能解决,还说如果医生们担心,他愿意签字负责,没必要专门回国。我觉得应该派人去接彭老总来北京做手术。”
毛泽东合上书,问周恩来:“你看谁合适?”
陈赓的情况如何?
他倒是没离开战争,很快就能熟悉情况了。
陈赓刚从支援越南对抗法国的战场回来,因为腿伤复发正在疗养。接到中央的指示后,他立刻前往朝鲜战场。见到彭德怀后,陈赓直接传达了毛泽东的意见和自己的来意,希望彭德怀能回国休养。但彭德怀没有明确表态。无奈之下,陈赓第二天便与副司令宋时轮和副政委甘泗淇三人一起向毛泽东及军委发了紧急电报,提到专家建议尽早手术,但这里无法进行X光检查,大家一致认为应该立即回国治疗,不能再拖延。彭德怀则认为还需要去见金日成,这会把回国治疗的时间推迟到五月份,但医生认为这样做不太妥当。究竟如何处理,希望中央能给出决定。
周恩来接到电报后,向毛泽东请示,随后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回复彭德怀和陈赓等人,明确表示:“德怀同志应该按照大家的提议,立即回国治疗,绝对不能拖到5月份。”电报中还同意彭德怀与金日成见面,但强调:“出发时间最晚不能超过4月上旬,非常重要。”
陈赓拿着电报去找彭德怀,他笑着说:“中央让你赶紧回去治病,你敢不听从命令吗?”
1952年4月4日,中央再次发来电报催促。
彭德怀只好听从命令。临出发前,他把副司令洪学智叫到身边。洪学智一来,彭德怀就站起来,握住他的手说:“学智同志,你辛苦了!”
洪学智笑了笑:“在彭总领导下做点具体工作,实在不算辛苦。”
彭德怀说:“我知道你手头的事情很多,很忙。本来不想打扰你。不过,我这次回国,说是看病,实际上是中央军委让我回来的,说这次回来可能就不再去了。所以还是见你一面吧。”
彭德怀非常器重洪学智的才能。在大榆洞那次轰炸中,如果不是洪学智硬是把彭德怀拉进防空洞,彭德怀的命可能就没有了。毛岸英也是在彭德怀原来的办公室里被燃烧弹烧死的。现在,洪学智又兼任了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的司令员,工作非常繁忙。
陈赓接过彭德怀的话说:“彭总这次回国,将担任军委常务副主席,负责处理日常事务。总理事务繁重,还兼任这个职务,实在忙不过来,所以非让彭总回去不可。”
彭德怀把手背在身后,说:“回去后具体做什么还不清楚,他们还没跟我细说。”说到这里,他指向陈赓,说:“我回去之后,我在志愿军的所有职务都将由陈赓同志暂代。他是1922年的老党员,资历比我还要久,你们要支持他的工作,配合好。”
陈赓又打趣道:“不过啊,我在志愿军里的资历可没学智同志深呢,我是后加入的。”
洪学智对彭德怀说:“彭总,您放心,我会听从他的指挥的。”
彭德怀点了点脑袋,说道:“行,行。”
陈赓对着洪学智大声说:“别管什么服从不服从了,你把后方的那些事情搞好就行了。”
1952年4月12日,彭德怀被接到北京,周恩来专门到北京饭店看望了他。之后,彭德怀住进了北京医院,准备做前额肿瘤的手术。为了保密,他化名为“王校长”。检查结果显示,他额头上的肿瘤是脂肪瘤,4月下旬顺利完成了切除手术。5月初出院后,彭德怀原本打算尽快回到朝鲜前线,但中央决定让他留在北京休养一段时间,并安排他住在中南海的永福堂。
永福堂是一个小四合院,前院住着任弼时一家。西边不远是刘少奇和朱德的住所。东南边隔着春耦斋,是毛泽东的菊香书屋和常开中央会议的颐年堂。同军委的办公地点居仁堂只有一墙之隔。彭德怀在这里休养了两个来月,中央讨论了他的工作安排。
在七月初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一个建议:让彭德怀留在北京,担任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负责处理军委的日常事务。大家都同意了这个提议,但彭德怀本人却表示不愿意承担这份工作。
很多年后,他回忆起一本笔记,发现自己不想再从事军事工作了。这种念头并不是在这时才有的。早在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他就有了离开军队去做地方工作的想法,这个念头经常在他脑海里浮现。
这一次,彭德怀为什么不愿接受这个职位,人们不得而知。在他的笔记中,有这样的记录:“当时总参谋长的工作确实很繁重,我自己难以胜任。原来的总参谋长徐向前同志因长期生病无法工作,粟裕同志(1951年10月调任副总参谋长)也有病在身,聂荣臻同志(代理总参谋长)的身体也被拖垮了,有一次甚至昏倒了。因此,我想推荐一个身体健壮的人来承担这个繁重的任务,这样也可以让我摆脱军队职务。”
彭德怀在参加完那次政治局会议后,特意去了菊香书屋,向毛泽东表达自己不想担任总参谋长的想法。毛泽东问他能不能推荐一个人选,彭德怀毫不犹豫地说:“高麻子(高岗)最合适,他的优点比我多,更适合这个职位。”
毛泽东对高岗心存疑虑,但没有直接点破,而是转头问彭德怀:“高岗难道就没有不足之处吗?”
那就让邓小平同志来负责吧,他身体硬朗,又年轻。
邓小平是合适的人选,他有能力,多年来和军队各方面的联系也很多。但他现在的工作脱不开身。我觉得还是你来负责吧,周恩来同志实在太忙了,你再想想。
彭德怀回到永福堂,还在琢磨兼任总参谋长的事。其实,从1945年中共七大之后到1947年春天,彭德怀曾以军委副主席的身份兼任过总参谋长。后来,因为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情况紧急,他被任命为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军委的日常工作和总参谋长的职务就交给了周恩来。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担任总参谋长,但他因为生病,由聂荣臻代理,军委的日常工作仍然由周恩来负责。到了1951年10月,中央决定让林彪主持军委工作,但林彪刚上班三个多月就病倒了,周恩来又不得不再次接手军委工作,一直兼任到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