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诡:长安白泽》反智到离谱,把皇帝当傻子,反派智商直接下线

103 2025-11-24 17:10

近期,《唐朝诡事录之长安》第三个故事“白泽的踪迹”完结后,引发观众两极分化的评价。支持者认为该单元“悬念足够、反转刺激、情怀拉满”,甚至可“封神”;而批评者则犀利指出,剧情逻辑牵强,反派与皇帝的行为均呈现“降智”倾向,仿佛全员被强行降低智商以推进叙事。 这一争议焦点集中于:一场以“祥瑞神兽”为引子的复仇计划,是否经得起基本逻辑的推敲?

反派角色的复仇计划,构成了本单元的基础框架。 剧中设定反派为被皇帝诛杀的朝臣后人,他们饲养了一只吃人的怪兽,并散布“终南山出现祥瑞白泽”的谣言,企图引诱皇帝亲临现场,再放出猛兽弑君。 这一计划看似形成了闭环,但细究之下漏洞频出。

首先,反派对猛兽的驯化与控制缺乏可信度。 剧中怪兽需以干尸为食,反派为此不断谋害过路人员。 但猛兽饲养本身具备极高难度,尤其是使其精准攻击特定目标。 更矛盾的是,一个频繁发生失踪案、遍布干尸的地点,民间传言更可能指向“妖魔横行”,而非祥瑞现世。 反派如何确保谣言能以“祥瑞”而非“凶兆”的形式传播至朝堂,剧情并未给出合理解释。

其次,刺杀皇帝的可行性存疑。 皇帝出行通常仪仗浩大、护卫森严,仅凭一只猛兽能否突破重围? 剧中猛兽甚至被一根“干火腿”制服,其威胁力大打折扣。 若怪兽真具弑君能力,反派为何不选择在防卫相对松散的行进途中或长安城内行动,而非要依赖终南山的地形?这些细节削弱了复仇计划的严肃性。

另一方面,剧中皇帝李隆基的行为同样被指偏离政治常识。 历史上李隆基在位初期面临太平公主的权势掣肘,政局敏感。 但剧中他对“祥瑞”报告的处理方式显得幼稚:他不仅未顺势利用谣言巩固统治,反而大张旗鼓派遣金吾卫精锐进山求证。

这一举动在权谋视角下极不合理。 历代帝王对待祥瑞的常见做法是“顺水推舟”,借此宣扬自身统治的合法性,而非冒险求证。 若寻得瑞兽却被发现只是普通猛兽,皇权威信将受损;若证实祥瑞为假,更会沦为笑柄。 剧中皇帝却选择了一条风险最高、收益最低的道路,与其政治家的身份相悖。

有分析认为,皇帝派卢凌风寻兽的真实意图是政治试探,旨在平衡与太平公主的势力。 但即便如此,剧情也未清晰展现其权谋算计的层次感,反而让观众感到“为推进剧情而强行降智”。

“白泽的踪迹”单元在人物塑造与情节推进之间,似乎未能取得平衡。 反派李奈儿(上官婉儿养女)的复仇动机基于历史恩怨,本可深挖其悲剧性,但复仇手段的儿戏化削弱了角色的说服力。 例如,她与同伙设局引诱金吾卫进入白泽庙,利用“假白泽”制造连环命案,但计划依赖过多巧合(如火晶假坠崖、灵吉自尽等),使得复仇像一场“过家家”而非精心策划的阴谋。

与此同时,剧中权谋线与探案线的割裂进一步放大了逻辑问题。 皇帝、太平公主、金吾卫、探案小队等多方势力被强行塞入九人队伍,但各方目的交代模糊。 金吾卫四人表面协助寻兽,实为皇帝心腹,肩负监视甚至暗杀任务;公主派李奈儿制衡,却未展现其政治手腕的深度。 这种“全员算计”的设定本可增强悬疑感,但因缺乏细腻铺垫,最终呈现为“为反转而反转”的堆砌。

“白泽单元”的争议并非孤例。 近年影视剧中反派“降智”现象频发,例如《以法之名》的反派从内讧开始“智商直线下滑”,计划漏洞百出;《重耳传奇》等剧也曾因剧情“侮辱智商”被观众吐槽。 这类作品往往为推进高潮而牺牲逻辑,使角色行为脱离其基本设定。

但《唐诡3》的特殊性在于,它试图在悬疑框架下融入历史权谋与中式恐怖美学。 例如白泽庙的诡异布景、上官婉儿墓志铭的吟诵等场景,确实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可惜的是,当核心事件的逻辑无法自洽时,这些亮点反而成为“华丽但空洞的装饰”。 观众既渴望看到“权谋博弈的精密”,又难以忍受“关键环节的儿戏化”。

下一篇:一边是政府停摆欠债,一边要发人均2000美元,特朗普这盘大棋,剑指最高法院?
上一篇:不得不说库里对自己挺狠,复出首战就硬刚联盟第一卫冕冠军雷霆,结果勇士惨遭血洗,球队攻防全面崩溃,半场仅得44分让人心疼库里境遇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