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投资百亿谋划项目五年内超越全球第一华为凭何逆势崛起
刚听说华为领投建的“全球最大离网储能项目”在沙特红海新城正式敲定,真是让不少人一下子惊讶了。
这家平常大家说的通信技术和手机业务的公司,怎么突然跑去搞中东那边的电力系统呀?
不得不说,这一次它一出手就拿下了全球最大的一笔订单,把美国、德国、日本这些老牌行业巨头都甩在了后头。
这笔交易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纯粹的商业范围。
在全球能源变革的重要关头,加入沙特“绿电新城”的合作队伍,既彰显了华为在通信行业的硬本事,也表明它已经悄然在全球能源产业的核心圈里站稳了脚跟。
到底华为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说起华为进入能源行业,很多人会觉得是“跨界”一回事。
回头看它的发展轨迹,就会发现,华为早已在能源行业有所布置,而且技术底蕴挺丰富。
早在1993年呢,因为当时国内通信设备没有稳定的电源配套,华为就主动组建了“深圳诺贝克”(后来改成了华为电器),专门做电源设备的研发和生产。
那会儿,国际大牌把核心技术把得死死的,华为只能自己动手,努力攻关,解决“后院”带来的难题。
没想到这一招居然让华为在电源圈开始崭露头角,几年的时间就跃升为国内通信电源行业的龙头,还能靠这块业务赚钱,反过来支持通信主业的发展。
在2001年行业遭遇寒流的时候,华为为了“断腕求生”,决定把电源业务部门给卖掉了。
表面上觉得这是退出能源行业的动作,实际上是战略上的缩减和调整。
这段时间积累的电力电子、智能控制等技术,后来都变成了华为再次出发能源领域时的关键砝码。
2008年,随着全球“能源转型”趋势不断升温,华为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再次投入到能源行业。
这次回来,华为不再只是为通信设备提供电源补充,而是直奔新能源市场,打算从原本的“配角”位置,变成行业里的“主角”。
在2011年的时候,华为正式涉足了光伏逆变器这个领域。
太阳能转换成稳定电力的关键设备——光伏逆变器,在那会儿基本上被德国的SMA一家独占,外来的企业要突破这个垄断,难度真不小。
遇到这样的市场情况,华为也不走寻常路,选择了另一条路走。
大部分企业还是依靠电力工程方面的经验来开发逆变器,而华为则坚持用自己擅长的通信电源技术路线,把在基站供电中用到的IGBT模块、高频开关电源这些技术,全部移到光伏逆变器的研发里去了。
这个新思路很快带来了不错的成果,华为顺利推出了全球第一款“组串式逆变器”。
这款东西不光能把能源变得更高效,还带有远程诊断功能,能大大降低用户的维护成本和操作难度。
华为凭借多年来在全球通信市场积累的渠道资源,开辟了新能源业务,撑起了一条“快车道”,助力在新领域迅速迈步。
当别的公司还在国际间一边谈代理合作,一边慢慢推进的时候,华为凭借着成熟完整的通信网络底子,像风一样迅速把太阳能设备推向了世界市场。
依靠过硬的技术实力和强大的渠道支持,华为在光伏逆变器市场上跑得飞快,凭借扎实的技术基础和广泛的销售网络,逐步崭露头角,发展速度相当迅猛。
到2013年,它已经挺进全球前三名,到2015年,便直接登顶成为世界第一。
到2024年上半年,光伏逆变器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
这些成就的背后可不是偶然的,主要是因为技术上的实力不断沉淀和发挥出来的结果。
要说华为在市场上的突破,可不是光靠“拼价格”几个字,而是真正靠持久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提升。
高压双极系统、智能组串算法这些新出炉的技术成果,可看出他们底蕴深厚的技术实力,精准打击用户的难点疑点,进而打造出难以模仿的竞争壁垒。
这些年,华为受到外部制裁压力,手机业务一度低迷。在那段困难的日子里,能源业务挺了出来,成了企业前行的“顶梁柱”。
到2021年,华为成立了“智能光伏军团”,正式把能源业务列入集团发展的重点战略中。
这一步行动成为数字能源板块快速发展的关键起点,到了2023年,营收已经达到526亿元,而到了2024年,又继续提升,达到687亿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4.4%。
在储能这个领域里,也是表现得不错,2024年上半年储能系统的出货量突破了25GWh,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2021年全年所有的出货总量。
这份耀眼的成绩背后,离不开华为扎实的技术底蕴做后盾。
拿沙特红海新城项目作例子,这个项目对能源的需求真是挺高的,要求是百分之百用绿电,而且全年都得保证平稳运转,出一点差错都不能有。
面对这么大的需求,华为用了607个储能集装箱作硬件保障,还特别定制了光伏、储能以及智能微网的整合方案,搞得能源的生产、存储和调度都变得更高效、更顺畅。
这套方案里,那个“构网型储能算法”可是核心的技术亮点呀。
这套算法还能实现电网崩溃后的“黑启动”功能,就像汽车熄火后不用外界帮忙就能自己启动一样,这项技术至今仍然是许多国际能源巨头拼命攻关的难题。
沙特官方对这个项目打了个大大的赞,特别夸奖提前完成交易,运行的稳定性远比预期要好得多。
这个项目表现得真是棒极了,成了新城能源系统建设里当之无愧的榜样和模范。
除了沙特市场,华为在迪拜、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也顺利赢得了不少大项目,能源业务的国际布局还在稳步扩大。
现在的华为,在能源行业不再只是国产替代的代表,而是已经成长为能与国际大牌同台竞争的全球能源市场的重要玩家。
回想华为在能源这块走过的路,“长期主义”一直是他们不变的核心理念。
它可不光是盯着眼前的热点,更多的还是提前布局,积累底蕴,等待着一鸣惊人。
在一些公司还忙着打价格战、争订单的时候,华为已经把心思放在算法优化、产品升级以及系统的完善上了。
多年来,华为一直坚持把营收的10%以上用在研发上,过去十年的研发累计投入超过了5000亿元,光是在数字能源领域相关的专利就达到了1.2万项。
要做到这种不看短期回报的“慢功夫”,可不是一般企业能顶得住的。
还有,华为在能源行业的发展可不是盯着自己家里瞎折腾。
不管是和宁德时代合作搞研发电池系统,还是和阳光电源一起推动智能运维,华为的理念一直都是讲究生态协作。
他清楚得很,能源行业的格局大得很,情况复杂,靠一个企业单打独斗很难突破瓶颈,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一起创造更大价值。
红海新城这个项目搞得不错,但也就是个开始,说明华为能源业务并没有到达终点,而是真正迈出了成为全球能源系统打造者的新一步。
目前,全球的能源格局正在发生大变化。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公司,也在不断增强实力,逐步迈入行业的核心位置,开始参与到全球能源规则的制定中。
在这场关乎人类未来走向的能源革命中,华为依然占据了重要的一步。
未来能源的格局,华为在其中的布局还在不断深化,无数精彩的故事正等待着被续写,精彩纷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