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模块火了!外资却在悄悄调研这些股
最近市场热闹得很,光模块、存储芯片轮番表演,创业板指更是领涨两市。可就在散户们追涨杀跌的时候,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海外机构的调研方向,似乎总比市场热点快半拍。
一、牛市里的认知陷阱:我们总在"踩高捧低"
看着这些热闹景象,我突然想起这些年观察到的散户通病:行情越好,越容易犯"踩高捧低"的错误。总觉得涨多的股票危险,没涨的才是机会。但你们发现没有?茅台能从200涨到2000,"寒武纪"能成新股王,恰恰证明股价高低从来不是涨跌的关键。
记得去年新能源火爆时,多少人看着宁德时代翻倍不敢追,转头去抄底跌了30%的消费股。结果呢?宁王又涨了50%,消费股继续阴跌。这就像逛菜市场,因为觉得排骨太贵改买特价青菜,最后发现排骨又涨价了,青菜却开始腐烂。
二、揭开股价涨跌的真相:数据不会说谎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我亲身经历的两个典型案例。左边这只股票在上涨中多次回调,当时多少专家喊着"见顶了";右边这只跌跌不休时,又有大V信誓旦旦说"黄金坑"。现在回头看,真是讽刺。
左边个股在区域②回调时,多少人被洗下车?右边个股在区域④反弹时,又有多少人抄底抄在半山腰?其实只要看看真实的交易数据就明白了——橙色柱体代表的机构资金活跃度说明了一切。
三、外资的启示:用望远镜看市场
回过头看开头那则新闻,海外机构调研的321家公司里,业绩预增的科技医疗股占了大头。这不正印证了我的观察吗?真正决定股价的不是K线形态,而是资金尤其是机构资金的持续参与意愿。
就像现在大热的光模块,花旗预测2026年需求将达2000万只。但普通投资者看到的是概念炒作,机构看到的却是行业景气度拐点。这种认知差距,恰恰是多数人赚不到大钱的原因。
说到底,市场永远在重复同样的故事:当散户还在争论高低时,聪明钱早已用真金白银投票。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放下主观臆断,学会用数据透视市场本质——毕竟在这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里,唯有真实交易痕迹不会骗人。
声明:本文所涉信息均来自公开渠道,仅供交流分享。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本人不推荐任何具体标的,亦未开设任何收费服务。谨防不法分子冒用名义从事非法证券活动。若内容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