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未曾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

185 2025-09-11 04:46

朱元璋没去泰山封禅,说起来原因挺有趣的。一方面,之前的宋真宗也去封禅,可那表现得太差劲,让人觉得挺没面子。另一方面,在他那个年代,封禅这事儿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意义也没以前大。

宋真宗去封禅,确实把封禅的分量拉低了不少。不过说到底,他的封禅也并不是后来皇帝们都不在封禅的主要原因。

其实,造成后世皇帝不再去封禅的主要原因,就是程朱理学 start 兴起了。

要说这段历史的话,得从封禅到底是什么意思开始谈起。

实际上,在汉朝到来之前,也就是在汉武帝登基之前,封禅的地位还没有这么重要。

其实,封禅这样的礼仪,早就有了根基。早在先秦时期,甚至还要更早一些,就有人去泰山祭天封禅了。而且在那个时候,去泰山封禅的人,也不一定非得是天子,诸侯也可以去拜祭。

比如说,那个时期的齐桓公,曾经打算去封禅一番,但被管仲劝住了,没有成行。

不过到了秦朝之后,像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去泰山进行过封禅,尤其是汉武帝,他在当政时期,采纳了董仲舒的学说,废除了百家,推崇儒术。而根据董仲舒那套“天人感应”的理论,皇帝的皇位,其实是老天爷赋予的。

按照这套说法,去泰山封禅,意味着皇帝在取得了某些成就之后,得到老天爷的认可,然后就可以上泰山去做一个“汇报工作”的仪式。

从汉武帝起头,去泰山封禅,就慢慢变成了皇帝们展示天下威仪的必做步骤啦。

要提醒一句,除了宋真宗以外,历史上其实还是有一些皇帝在去泰山封禅或者祭祀仪式这块表现得不怎么给力的。

比方说东汉的汉安帝,他当年在位的时候,也曾经上泰山办过封禅,不过,说实话,历史上的汉安帝可能还不如宋真宗呢!

时间一长,封禅这事儿可不单纯是祭天祈福了,而是变成了一个展示政治力量、彰显统治正当性的大事。

如果只要建立最牛的丰功伟业,获得了天上的认可,皇帝才能够去泰山封禅的话,那我直接奔泰山封禅,难道就能证明我也得到了老天的认可了?

就在这种情况下,北宋的宋真宗也曾经前去泰山封禅了一次。

你看,宋真宗去封禅这事儿,可不是觉得自己多牛多有能耐。说白了,他自己心里也清楚自己其实挺不上头的。澶渊之盟刚签完,北宋内部其实有不少人都反对那份条约,觉得给辽国送那什么岁币,太不划算了。

这个时候,宋真宗突然就想起了封禅这事儿。

要是我能去封禅,那就能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天爷是认可我的。既然天爷认可我,觉得我做得不错,那你们下面这些人,还在犹豫啥呢?

接着,宋真宗便开始进行了封禅大典。

得讲,宋真宗去封禅这事儿,确实把封禅的水准给打了个折扣,但这点跌价,其实还算不上让后来的皇帝都不再去泰山封禅。

要说真正让封禅的地位摇摇欲坠的,实际上是宋朝那帮学者们的观点。

大约在北宋中期,有一些宋朝的学者开始琢磨以前那套“天人感应”理论到底靠不靠得住。其实从五代十国时期开始,这套理论就已经彻底土崩瓦解了,要是真的有天人感应,五代十国那段乱糟糟的局面怎么可能出现呢。

要是真的没有天人感应的存在,那老天爷到底是啥呢?

在北宋中期,一帮顶尖的儒家学者联手研究出了一套新思想,这就是后来被叫作“程朱理学”的体系。

以前的天人感应理论里,天被认为是一种神秘莫测的存在,有点像神一样。但在程朱理学里,天其实是“气”和“理”的结合体。在理学的观点里,天不再是拟人化的神,而只不过是单纯的“气”和“理”而已。

要是老天爷只不过是气和理,那么你身为皇帝,要去泰山找气和理来汇报工作,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了?

就这么着吧,从宋朝开始,随着理学的盛行,后面的元、明、清三朝也都认可把理学当作治理国家的学问来推崇。

就这么一说,封禅这事,从南宋以后,就已经不再具有以往那种政治上的意义了。

要是后来哪个皇帝远远跑到泰山搞封禅,估计就会被学者们瞧不起了。

从宋真宗起头,以后就再也没有皇帝跑到泰山进行封禅这事了。

不过,不举行封禅仪式,不代表完全没有祭祀活动。在之后的元明清三朝,国家在泰山上举行祭祀的情况还是挺频繁的。

就拿朱元璋来说吧,他在当权的时候,曾派李文忠去泰山上做过祭祀。不过,这种活动可不是我们通常讲的封禅。

到了朱元璋那个年代,封禅这些礼仪早就没有多大市场了。

对于朱元璋来说,他的江山压根不是天赐的,纯靠自己打拼争取来的。

既然都是我自己争取来的,又何必去泰山,写什么述职报告啊?

下一篇:我就不告诉你!如何估算中国055级驱逐舰造价
上一篇:1944年,南下途中路经太岳,尤太忠极力挽留,他便借机留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