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连退两步后,特朗普突然发现:关键时刻,德法想“倒戈”
“美国刚想掀桌子,结果自己先摔了。”
美国财长一句“100%关税大概率不落地”,话音没落,全球市场先松了一口气,华尔街的期指直接翻红。谁都能听出来,这不是美方好心,是兜里没牌了。早几天还在高调放狠话,现在秒变脸,像极了赌桌上输急眼的玩家,把最后一张底牌偷偷塞回袖子。
另一边,特朗普在镜头前也改口了。俄乌这事,他不再甩锅给中国,而是说“需要中国帮忙”。一句“帮忙”把过去三年的嘴硬全吞了回去,听得人直想笑:早干嘛去了?现在才想起求人,筹码早被他自己砸得稀碎。
更尴尬的是,他回头一看,欧洲那帮“队友”也要跑。
先说德国。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原本订好上周末飞北京,登机前突然对台海放炮,想抬价。结果中国一句“不欢迎”,他当场下不来台,只能灰溜溜取消。德国企业直接炸锅,骂声一片:订单、供应链、就业岗位统统悬在半空。扛了两天,瓦德富尔改口:“我只是推迟,没说不来。”德国政府赶紧补锅,宣布11月财政部长克林拜尔先飞,总理默茨随后就到,还特意强调“访华没有附加条件”。这剧情,像极了小孩闹脾气被家长拎回来道歉。
德国经济眼下就靠汽车零件和化工出口吊着一口气,真跟中国翻脸,大众、巴斯夫那帮人第一个不答应。政客嘴炮再响,也抵不过工厂机器停转的警报声。
再看法国。西方媒体刚把马克龙包装成“对华强硬派”,说他要在稀土问题上联合美国“前所未有”施压。话音未落,中国驻法大使邓励直接甩出一句:“马克龙访华行程正在协调,没障碍。”一句话把媒体的脸打肿:原来台上唱黑脸,台下早把机票订好。
欧洲这套“表面强硬、私下抢票”的套路,特朗普看了估计直挠头。他原本指望欧盟当后盾,一起给中国上强度,结果德法两边都在偷偷递纸条:兄弟,别当真,生意还得做。
周四,中国代表团就要飞去布鲁塞尔,跟欧盟面对面谈稀土。欧盟之前放话,如果不给矿,就制裁。听起来吓人,可欧洲手里那点工具箱,翻来翻去也就是加税、限制投资,跟美国比差远了。没有美元霸权,没有十一艘航母,光靠嘴炮想逼中国让步,难度堪比用吸管吸干太平洋。
特朗普把宝全押在10月30日可能落地韩国的中美元首会晤,生怕中方临时不给面子,于是提前放软话、递台阶。可台阶还没搭完,回头一看,欧洲队友先撤了,留下他一个人在台上尬舞。
稀土这盘棋,中美欧三家各怀心思。美国想要低价稳定供货,欧盟想跟着蹭便宜,中国则把矿产当杠杆。马来西亚那轮谈判刚结束,欧盟就急着接下一棒,表面是谈矿,其实是在抢时间窗口。德国车厂、法国电池厂都在等米下锅,政客再强硬,也扛不过生产线嗷嗷待哺。
瓦德富尔闹这一出,德国车企股价当天就跳水,柏林的智库连夜开会,得出的结论简单粗暴:跟中国脱钩,德国GDP得先掉两个点。于是外长只能改口,总理行程照旧,面子事小,饭碗事大。
法国那边更滑头。马克龙一边在会议里放狠话,一边让爱丽舍宫私下确认访华行程,两边下注,稳赚不赔。媒体吹得再响,也架不住总统专机已经申请航线的事实。
说到底,贸易战打到第三年,大家都看明白了:嘴炮是嘴炮,订单是订单。美国没辙了才松口,欧洲嘴硬了还得买票。中国这边,稀土矿产就像厨房里的盐,谁家炒菜都离不了,偏偏这口盐罐子握在中国手里。
特朗普现在最担心的,是10月30日那天中韩会场门口挂不挂欢迎横幅。为了这张合影,他提前两周开始放软话,连“需要中国帮忙”都说出口,可见底牌真打光了。
欧洲呢?一边喊制裁,一边把访华日程塞得满满当当。像极了餐厅里喊减肥,手里却偷偷点多一份薯条。
周四布鲁塞尔那场谈判,表面看是谈矿,其实是看谁先眨眼。欧盟想复制美国那套极限施压,可惜兜里没美元也没航母,只剩一张“价值观”招牌,连自己都养不活。
德国财政部长11月飞北京,总理随后就到;法国总统行程已排进日程;特朗普眼巴巴等着韩国那场会晤。一圈下来,中国没挪半步,对手先乱了阵脚。
贸易战这局棋,拼的不只是关税数字,更是谁先扛不住饿肚子。工厂机器一停,政客再硬气也得低头。
接下来就看布鲁塞尔那张谈判桌,谁能笑着把盐罐子抱回家。
你觉得,欧盟真敢把制裁按钮按下去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