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报!政坛预科隐情:草根崛起者怎变国家“责任背锅侠”?
在日本,有一个专为穷小子开设的“首相预科班”,但它培养出的两位最出名的毕业生,却都成了给国家命运“背锅”的专业户。
这个神奇的地方,叫“松下政经塾”,是“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老爷子晚年倾其所有创办的政治家摇篮。它的办学宗旨听起来特别热血:不问出身,不看背景,只要你有志于报国,有那么点才华,这里就给你提供一个免费的舞台,包吃包住还倒贴钱,目标就是把你培养成才,送进国会山那个权力的角斗场。听起来是不是特像一部草根逆袭的爽文剧本?然而,这个“政治偶像练习营”的AB面却充满了戏剧性。它既能培养出经世济民的栋梁,也能“量产”出一些把个人野心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的“戏剧大师”,他们的一举一动,总能让整个东亚地区的观众看得心惊肉跳。其中第五期毕业生里的高市早苗,就是这么一位自带聚光灯和BGM的“话题女王”。
想在日本政坛这个拥挤的赛道上快速超车,最有效的捷径是什么?答案可能让人哭笑不得:不是提出什么高明的经济政策,而是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敢于对邻国龇牙的“鹰派”。高市早苗女士显然深谙此道,并且把这条路走得风生水起。她的整个政治履历,几乎就是一部如何将“对华强硬”这张牌打成王炸的实操指南。在2021年那场决定日本未来走向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当其他候选人还在小心翼翼地平衡各方关系时,高市早苗直接把油门踩到了底。她不仅公开叫板承认日本侵略历史的“村山谈话”,认为那玩意儿早就过时了,应该换个更有“未来感”的版本;更是把参拜那个供奉着甲级战犯、极其敏感的靖国神社,当成了自己政治日程表里的固定项目,跟打卡上班一样勤快。这些操作,在邻国看来简直是伤口上撒盐,但在日本国内,却像一块巨大的磁铁,牢牢吸住了那些怀揣着“大国梦”的保守派和右翼选民。日本早稻田大学的一位政治学者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日本社会经济长期停滞、国际地位焦虑感弥漫的背景下,一种简单粗暴、充满对抗色彩的民族主义叙事,总能轻易找到它的市场。高市早苗就是那个最敏锐的捕手,她成功地将自己塑造成了那个敢于直面巨龙的“圣女贞德”,这个“铁娘子”人设,就是她最坚固的铠甲和赖以生存的政治氧气。
为了维护这套宝贵的人设,一场精心策划的大戏,终于在一次备受瞩目的国际会谈中拉开了帷幕。为了能见到邻国那位最重要的人物,这位向来以强硬著称的“女王”,破天荒地收起了自己的爪牙,甚至公开表态,暂时不去参加她视为精神图腾的靖国神社秋季大祭。一时间,日本媒体跟打了鸡血似的,提前开启了“吹捧模式”,各种通稿满天飞,字里行间都在描绘自家代表将如何气定神闲、谈笑风生,在气场上压倒对方的宏大场面。然而,现实这位导演,显然没按日媒写的剧本来。
当现场的视频画面通过网络传遍世界时,所有“吃瓜群众”都忍不住笑出了声。会场的布置,简直就是“标准化”的典范:万年不变的待客沙发,祖传款式的茶杯,甚至连墙角那盆绿油油的植物,都和接待前几波客人时一模一样。查一下外交部的公开行程你就会发现,就在那天下午,同一个房间里,中方像流水线作业一样,接待了一批又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从北美到东南亚,日程排得密不透风。这哪里是什么“给足面子”的专属会谈,分明就是一场大型接见活动中的一个普通环节,跟去银行办业务叫到你的号差不多。
更让日媒尴尬的,是他们吹捧的主角本人的表现。镜头是这个世界上最诚实的镜子,它毫不留情地戳穿了所有的伪装。那个在通稿里“自信从容”的高市,在镜头前却紧张得像个第一次上台演讲的小学生。她的背挺得笔直,仿佛身后绑了块钢板;嘴巴努力地咧开,维持着一个标准的微笑弧度,但脸颊上僵硬的肌肉线条,却无声地诉说着她内心的天人交战。她的眼神飘忽不定,几乎不敢与对方进行长时间的对视,每讲几句话,就迫不及待地低下头,眼睛像被磁铁吸住一样,死死地盯着面前的稿子,生怕念错一个标点符号。然后,她会突然抬起头,夸张地睁大眼睛看对方一下,那个表情仿佛在用尽全身力气进行自我暗示:“你看!我敢看你!我一点都不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为心理学分析师评论道,在高级别外交场合,这种过度依赖讲稿、表情管理失控以及频繁的眼神闪躲,是内心极度不自信和承受巨大压力的典型表现。这场被日媒预热许久的“高光时刻”,最终变成了一场人人都能看穿的“皇帝的新衣”,那些吹嘘其“谈笑风生”的报道,也在视频流出后,像退潮的海水一样,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那顶多算是一次不大不小的外交“翻车”事故。但“戏剧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就在于她总能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你来个神转折。会议的余温还未散尽,高市早苗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自己的社交媒体X,扔下了一颗足以引爆舆论的“深水炸弹”——她得意洋洋地宣称,自己会见了来自台湾的民进党当局人员。这个操作,简直就是当着全世界的面,给了刚刚与她握手言欢的会谈对象一个响亮的耳光,这已经不是“歇后语——茅坑里扔炸弹”那么简单了,这是在外交的钢丝上跳霹雳舞。
这是外交上的无心之失吗?不,恰恰相反,这是政治上精明到骨子里的“骚操作”。她心里跟明镜似的,刚刚在会谈中表现出的那一点点“柔软”,很可能会让她的“铁杆粉丝”感到失望和动摇。因此,她必须用最快的速度,用最具挑衅性的方式,来一场“提纯固粉”的紧急行动。这场光速“作妖”,就是为了向她背后的右翼支持者们隔空喊话:兄弟们别慌,我还是那个硬骨头的我,刚才的微笑只是工作需要,逢场作戏罢了!个人的政治前途和“人设”的稳固,在她的天平上,显然远远重于最基本的外交信义和国家的长远利益。
看到这一幕,许多对日本政坛稍有了解的人,脑海里都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另一个人的影子——高市早苗在松下政经塾那位大名鼎鼎的学长,野田佳彦。时光倒流回十多年前,正是这位野田首相,在一片争议声中,强行推动了所谓的“钓鱼岛国有化”方案。这个举动,如同一个火星掉进了火药桶,彻底引爆了中日之间的矛盾,也成了两国关系从“政冷经热”急转向“政冷经也冷”的标志性转折点。根据日本知名民间智库“言论NPO”自2005年以来持续发布的民意调查数据,日本民众对华好感度在2012年之后出现了断崖式的暴跌,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真正缓过来,至今仍在历史的低谷徘徊。时至今日,每当日本人坐下来复盘“失去的这些年”以及中日实力对比的惊天逆转时,野田佳彦总是那个第一个被拉出来“公开处刑”的人。他仿佛成了日本国运下行期的一个符号,一个完美的“背锅侠”,被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靶心上,供后人评说和泄愤。历史从不简单地重复,但它总会押着惊人相似的韵脚。
十多年后,同样毕业于松下政经塾的高市早苗,在两国实力对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的今天,依然选择在台湾问题这个最敏感、最危险的红线上,玩弄着那种看似聪明、实则愚蠢的政治把戏。她似乎正在用自己的行动,为自己,也为日本的未来,预定下一个“背锅侠”的席位。或许再过十年,当日本人再次为某些已经无法挽回的困局而捶胸顿足时,他们会像今天抱怨野田一样,理直气壮地将一切归咎于:“都怪当年那个高市,就是她的鲁莽和短视,才把我们带进了这个死胡同!”用国家的未来为个人的政治野心买单,这笔交易,历史的账本上记得清清楚楚。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亚太瞭望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