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屑男士去屑止痒控油洗发水哪款好?改善油腻问题更彻底
120
2025-07-30
2025年1月1日零点,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关闭了通往乌克兰的输气阀门。 欧洲能源地图上最后一条红线熄灭。 三年俄乌冲突,六条俄欧输气管道仅剩两条苟延残喘。 这个场景,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早在2022年就预见过。整个欧洲高喊制裁俄罗斯时,她冷静提醒:“冲突对欧洲未必是好事。 ”当时政客们嘲笑她危言耸听,如今现实证明她是对的。
廉价能源时代终结
欧洲工业命脉曾拴在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上。 冲突前,欧盟38.6%的天然气从俄罗斯输入,德国工厂消耗的天然气中59%用于生产线。 西门子的机械臂、巴斯夫的化工厂,没有俄气就像汽车断了油。
制裁反噬来得迅猛。 2022年8月,德国电价飙到每兆瓦时466欧元,比前一年暴涨459%。 法国电价同期上涨70%。工厂电费单变成天文数字,生产线要么停工,要么拆机运往美国。 企业倒闭潮席卷欧盟。 2022年第四季度,欧盟破产企业数量增长26.8%,创下七年新高。 德国化工工会发出警告:断供俄气可能蒸发数十万工作岗位。
盟友的“趁火打劫”
欧洲在能源火坑里挣扎时,美国开动了印钞机。 冲突后美国取代俄罗斯成为欧盟最大液化天然气供应国,价格却是俄气的三倍。 克罗地亚学者罗伯特·弗兰克点破真相:“美国要长期控制欧洲天然气市场。 ”
同时美国挥舞政策镰刀收割欧洲产业。拜登政府《通胀削减法案》抛出千亿补贴,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转身投资路易斯安那州新工厂,大众汽车把生产线迁到大西洋对岸。 这些企业带走的不只是设备,还有欧洲积累数十年的技术根基。
军火领域也呈现类似局面。 俄罗斯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揭露:乌克兰沦为“西方军工复合体的金矿”。 欧洲承担沉重军援负担时,特朗普威胁对欧盟汽车加征25%关税,这一刀可能砍掉德国2.7%的出口额。
东方新市场打开
被制裁的俄罗斯另辟蹊径。 它按下“向东转”加速键,将能源输往中国和印度。 2025年俄对华天然气出口量创历史新高,中俄千亿立方米供气协议筑牢新供应链。 印度低价购入俄油,加工成柴油后高价转卖欧洲。
资源禀赋成为俄罗斯的底气。 小麦、石油、化肥全是全球刚需品,西方不买总有买家接盘。 中亚国家变成俄气中转站,每年150亿立方米天然气经此输往亚洲。三年制裁下,俄经济反而比德国坚韧,2024年GDP仅萎缩0.5%,比德国少跌0.3个百分点。
欧洲火车头熄火
“欧洲病夫”标签贴在德国身上。 2023年GDP萎缩0.3%,2024年再跌0.2%,经济总量退回五年前水平。 制造业心脏逐渐停跳:2024年4月,近四成德国工厂接不到新订单。
普通人生活更艰难。 44%德国民众被迫动用储蓄支付能源账单,77%的房主被电价气价压垮。 新总理默茨接手烂摊子后转向中国喊话:“德国经济一半靠出口,中国是最大贸易伙伴。 ”
被忽视的预警
默克尔当年的警告字字见血。 她力推的“北溪-2”管道被美国掐断,坚持的“对俄务实”被骂成绥靖。 政客沉迷意识形态站队时,只有她看清欧洲七寸:失去廉价能源,工业必死无疑。
数据印证了残酷现实。 欧盟全球GDP占比从2018年15.42%滑落到2023年14.55%,三年蒸发近1个百分点。 为填补能源窟窿,欧洲每年多掏1200亿欧元。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算过细账:光乌克兰断气就让欧盟损失700亿欧元。
2025年2月,默茨拨通北京电话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7月,欧盟能源部长们在布鲁塞尔争吵电价补贴方案。 此刻没人再嘲笑默克尔“老了”,因为整个欧洲的衰老,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