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逼中4倍进口美大豆,中大使一句话

100 2025-08-18 19:46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中美贸易这锅粥又开始冒泡了。特朗普刚上台没多久,就又开始盯着中国的大豆进口使劲儿。他在社交媒体上发话,希望中国把从美国买的大豆量直接翻四倍,说这能帮着缩小贸易逆差。结果中国大使谢锋一句话怼回去,点出了问题的关键。

先说说大豆这玩意儿在中美的贸易里有多重要。美国是大豆出口大国,中国是大买家。数据显示,过去几年中国进口的大豆总量巨大,2024年就超过了1亿吨。美国以前占大头,2016年时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占总量的40%左右。那时候美国农民靠这个赚得盆满钵满,大豆期货在芝加哥交易所也风生水起。

但后来贸易摩擦一闹腾,一切都变了样。中国开始转向巴西和阿根廷这些南美国家买大豆,巴西的份额直接冲到70%以上,美国的份额滑落到21.1%。这数字不是随便编的,是从农业报告里扒出来的。为什么这么转?一方面巴西大豆价格更实惠,产量也稳,另一方面中美关税问题悬着,谁都不想冒险多买贵的货。

特朗普为什么突然又提这个?其实他不是头一回关注大豆出口。早在2018年贸易战打响时,他就因为中国报复性关税导致美国大豆出口锐减而头疼。那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掉了近80%,农民们叫苦连天,政府还得补贴几十亿来稳住阵脚。现在2025年了,他二度上台,贸易逆差还是老样子,2024年高达2954亿美元。

大豆出口值呢?按21.1%的份额算,大概128.4亿美元。要是翻四倍,顶多到513.6亿美元,这点钱扔进逆差大坑里,基本听不见响儿。特朗普发那条帖子的当天,大豆期货价格就蹭蹭上涨2%,从每蒲式耳9美元多跳到10美元上方。这说明啥?市场对他的话敏感得很,投机资金一涌进来,农民短期乐呵,但长远看不靠谱。

再来看中国这边。中国大使谢锋的反问挺直白的,他说中国想买的美国不卖,光靠大豆牛肉怎么解决逆差?这话说在2025年6月一个公开场合,戳中了要害。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卡脖子,芯片、软件啥的出口管制层层叠叠,中国想买买不着。结果美国就推农产品,说多买点大豆吧,这能平衡贸易。可大豆这种低附加值的东西,怎么比得上高科技产品?中国这些年已经在粮食安全上布局深远,早就不全靠美国了。

从2012年那次教训开始,美国用天气减产当借口,哄抬价格,中国农民跟风种大豆,结果美国又低价倾销,搞得中国损失不小。从那以后,中国就战略储备粮食,分散进口来源,巴西成了主力军。2024年从巴西进口的大豆值超过美国好几倍,这不是一时兴起,是长远的战略调整。

特朗普的提议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问题一大堆。美国农民确实需要市场,中国也需要稳定供应,可贸易逆差的根子在结构性问题上。美国制造业空心化,金融市场太强势,导致他们更爱玩期货而不是实打实生产。特朗普发帖后,芝加哥交易所立马反应,这就暴露了点事儿:他更在意抬高市场预期,而不是真帮农民卖货。

数据显示,如果中美关税不解决,美国大豆出口价可能跌20%,农民利润空间被挤压得没多少。特朗普一发言,价格就反弹,这招儿用得溜,但治标不治本。中国不会因为一句话就翻四倍进口,得看实际需求和价格。巴西大豆产量在增加,全球供应链也在重塑,中国有选择余地。

这事儿折射出中美贸易的深层矛盾。特朗普上台后,继续贸易保护主义,2025年2月就签令加征关税,对中国商品额外10%。这不是新鲜事儿,2018年他就这么干过,导致全球供应链乱套。中国则稳扎稳打,推进“一带一路”,拓宽粮食进口渠道。巴西、阿根廷这些国家受益匪浅,美国农民则继续抱怨。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虽有恢复,但远不如从前。中国进口总量在增长,但份额分散了。

这事件也提醒大家,贸易不是零和游戏。特朗普想保护美国利益没错,但方式太粗暴。中国大使的反问点醒人,合作得对等。逆差不是靠压着对方买东西解决,得调整结构。美国如果放开高科技出口,中国买得多,逆差自然缩小。可惜管制在那摆着,短期难变。全球粮食市场也会受影响,大豆价格波动,影响饲料、食用油等下游产业。

特朗普的提议热闹一时,但没改变大局。中国大使一句话,说出很多人心声。贸易战打了几年,双方都学聪明了,不会轻易上套。未来看谈判进展,但大豆这事儿,估计还得拖一阵子。美国农民盼订单,中国买家看价格,市场说了算。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下一篇:中国新地图刚出炉,四国却拒不承认,究竟藏着啥目的?
上一篇:“女性沉默时在干啥?其实她们正在悄悄解决问题”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