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中苏对峙,朝鲜试图越过鸭绿江,毛主席:一招解决!

198 2025-10-08 13:22

1969年3月,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爆发了。

经历了好几场激烈交锋,中苏两国的关系早就翻不了身了。

苏联在边境部署了百万大军,想靠这股强硬力量逼中国低头。

毛主席正在绞尽脑汁应对苏联的威胁,这时候又传来坏消息,鸭绿江边发现大批朝鲜军队正在集结。

边境危机

朝鲜这招儿,目的显而易见,就是想和苏联联手,对咱们中国搞个夹击。

眼下朝鲜和苏联都只是摆阵势在边境,万一他们真动手,中国就要吃大亏,赢面不大。

更别说,中国好不容易甩开了贫困落后的帽子,正是腾飞的关键期,要是又被拖进战火里,错过这波好时机,岂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所以呢,最划算的招儿就是弄得朝鲜自己不打自撤,那样我这边边境的压力也能松口气。

眼下朝鲜和苏联早就绑在一块了,朝鲜哪能真心愿意撤军呢?

别人眼里,这事根本就做不到。

话说回来,毛主席就凭一招,硬生生逼得朝鲜军队撤退,这到底是咋整出来的呢?

毛主席常说,碰到问题得盯准头疼点,这回弄定边境危机,也是照着这套路来办的。

大家都晓得,朝鲜和中国曾经是并肩作战、共渡难关的好伙伴,战火歇了,中国也没甩手不管,还大方出手,给朝鲜送去了不少援助,帮着他们重建家园。

就在珍宝岛战事打响前夕,朝鲜还在领着中国送来的援助呢。

按理说,那会儿朝鲜还得靠着中国撑着,不该轻率地跟自己伙伴翻脸才对。

问题就出在苏联拼命给朝鲜许诺,几乎给出了天价条件,想拉朝鲜跟自己搭伙。

面对这么大的好处,朝鲜自然也开始摇摆不定了。

朝鲜战争一结束,苏联就像中国一样,老是给朝鲜送去援助,撑着他们。

起初,苏联对朝鲜的支援并不算多。

到了50年代末,苏联对朝鲜的态度明显变了味,这跟中苏关系恶化脱不了干系。

苏联当年把中国当成了亚洲最关键的伙伴,也确实真心实意地帮了忙。

中国能顺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的支持绝对是功劳不小。

可自从赫鲁晓夫掌权,苏联那条路走着走着就歪了,从社会主义的大哥,一点点变成了地方上的独裁者。

苏联周围那些小国家想保命,没别的选择,只能跟着苏联屁股后面跑,主权也就一点点被剥夺了。

毛主席绝对不会让中国步苏联后尘,面对苏联的霸权,他一直保持警惕。

交恶始末

苏联那边根本没把中苏多年的友谊放在眼里。

1958年,“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事件爆发,标志着中苏关系破裂的起点。

这事儿起头是在1958年4月,苏联突然提议,想和中国一起掏钱,在南方盖一个长波电台,两边都能用。

苏联那边倒挺会做样子,摆出一副好心劲儿,说这是为了中国日后的安全和发展着想。

不过毛主席心里清楚得很,他们那些算盘可瞒不过他。

咱们国家里头盖了个电台,却得分给苏联一半的用权,万一苏联在咱们地头借着电台干些不法勾当,甚至偷偷打听咱们的秘密,到底咱们咋整呢?

毛主席就跟彭德怀说了,电台是能建,但得咱们自己独立搞定,不能让苏联插手。

苏联那边看见这个答复,心里可不乐意,之后还老是跟咱们拉关系,想要多说几句。

不过谈到主权问题,我们一点也不会退让。

一招没成,赫鲁晓夫马上又想出一招。

7月,赫鲁晓夫又给毛主席写信,说希望中苏两国能一起在海上组建一支联合舰队。

赫鲁晓夫甩出个挺有派头的理由,瞎说现在美军在海上施加的军事压力相当猛。

所以,中苏两边得携起手来,一块儿把海防力量给增强起来。

不过问题是,这联合舰队要建的地方,偏偏就在咱中国的海域里头。

等舰队真的搭建完,苏联还得借用咱中国的港口。

苏联一直对咱中国的港口眼睛都没眨,一直盯得紧紧的。

抗美援朝那会儿,苏联就打着帮忙的招牌,想顺势把我国的港口给霸占了。

不过后来,中国居然神奇地赢得了这场战争,苏联的阴谋才泡了汤。

现如今,赫鲁晓夫又玩老一套,毛主席那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苏联这回又老是试探,毛主席可没给赫鲁晓夫面子,回信里直接点名苏联假装合作,实际上就是想“租借”。

可赫鲁晓夫竟然死不撒手,或者说,在他脑子里,始终把中国当成苏联的二营长。

照他眼里看,中国向苏联让步,那是理所当然的事。

这会儿毛主席刚拒绝苏联的要求没多久,赫鲁晓夫竟然又蹦出个更过分的要求,说啥要中国派些劳动力去苏联,帮忙搞西伯利亚的伐木工程。

前几回还糊弄得像回事儿,这回苏联直接甩开膀子不带装的。

毛主席干脆写了一封,更为直白辛辣的信送给赫鲁晓夫,信中说:

“赫鲁晓夫同志,你知道这些年大家都说中国贫穷落后,人口多,失业严重,所以成了廉价劳动力的来源。可是你得明白,在中国,我们觉得这是种侮辱。你的提议让我们挺难办的。要是照你说的做,别人非得认为苏联看中国的眼光跟西方资本家一个样不可!”

1959年,赫鲁晓夫来中国,没琢磨着怎么修补中苏关系,竟然冒出个主意,说苏联外交上需要,希望中国能先放软对印度和美国的态度。

说得更明白点,就是要咱们在西藏和台湾这两个领土主权问题上让一步。

这可真是触了咱们的底线,双方当场吵得火药味十足,最终没能达成一致,各自带着不爽散了场。

苏联这么步步紧逼,昔日那份友好恐怕要撑不住了。

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开始为中国谋划全新的外交路线。

与此同时,苏联也瞄上了一个新招儿——朝鲜。

几回冲突下来,苏联简直是完全失去理智了。

赫鲁晓夫觉得,中国会成为苏联继续往亚洲扩张的一大拦路虎。

所以,他下定决心要把中国这个曾经的朋友击败。

见利忘义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苏联必须在亚洲培养几个帮衬的国家,冲在最前面,朝鲜就被苏联盯上了。

想要对付中国,朝鲜的地理位置真是占了天时地利。

只要朝鲜把兵力摆在边境那边,中国就得承受不小的压力。

赫鲁晓夫没耽搁,马上和金日成取得了联系,回应苏联递来的那枝橄榄枝。

起初,金日成可没打算接招,毕竟朝鲜这国家就是个在缝隙里挣扎求活的小地方。

战后虽说有点起色,可论起实力来,还是没法跟那些大国比。

所以,朝鲜就是两边都得讨好,跟苏联和中国都保持着好关系,靠着这俩的帮忙,朝鲜才能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正因如此,朝鲜特别怕中苏闹翻。

当初中苏关系紧张的时候,朝鲜老想着当个中间调解者。

可因为苏联野心太大,中苏关系最终没法避免变差。

那会儿,朝鲜对这事完全当耳旁风,照样接受两边的帮忙,一直等到苏联亲自敲门。

金日成刚开始还想敷衍一下,毕竟中苏两边闹掰了,对朝鲜一点好处也没。

没过多久,苏联就接连抛出一波又一波甜头给金日成。

赫鲁晓夫说了,要和朝鲜搞个更大额度的援助协议,工业和军队啥都帮着盖。

他还提议,能帮着朝鲜完成统一的大事。

甚至,苏联还暗示金日成,只要能搞定中国,苏联以后就会支持朝鲜,力争让它成为亚洲的新霸主。

眼前摆着这么多承诺,朝鲜顿时有点晕头转向了。

金世成心里也憋着一股劲儿,就是朝鲜自身力不从心,老是难以达成目标。

眼下,苏联这全球头号大国向他许下了承诺,金日成立刻感觉,未来的路就在眼前亮堂起来了。

就这么一来,朝鲜就投靠了苏联。

苏联倒是挺讲义气的,立马就把大量的军需物资运到了朝鲜境内。

朝鲜发展得非常迅猛,甚至一度经济增长速度都快过中国。

这事儿让朝鲜特别得意,干脆打定主意非得紧紧靠着苏联不可。

1969年中苏闹得不可开交时,朝鲜一边倒地听苏联的话,毫不犹豫地对中国动了手。

看得出来,苏联和朝鲜的关系挺牢固,可毛主席一眼就看明白了,这不过是利益绑在一起罢了。

朝鲜如今对苏联那叫一个忠心耿耿,主要就是靠着苏联给的承诺撑腰,觉得啥歪门邪道都敢干,反正苏联罩着,没人敢动他们。

要是朝鲜清楚,在危急时刻苏联会丢下不管,那这哥们儿还能继续搭伙干事吗?

眼下,中国虽然碰到了不少难题。

咱们在外交方面倒是有大进展,跟美国的关系改善了不少。

这事儿也得多亏了苏联,毕竟它那扩张的野心摆得明明白白,搁那儿严重威胁着美国的发展。

中美俩家合作真是迫在眉睫,不能再拖了。

翻盘的关键全落在美国这边了。

化敌为友

要是这会儿中国撑不住了,亚洲可就全没国家能顶住苏联扩张了,这对美国来说可是大大不利。

所以,美国那会儿往韩国大批派兵,给朝鲜制造了挺大的军事紧张。

过不了多久,朝鲜碰上了大麻烦,一架美国侦察机闯进了朝鲜领空,结果被朝鲜给击落了。

这举动等于直接跟美国杠上了,美国军队随时能借着韩国的地儿,对朝鲜展开猛攻。

因此,金日成心里特别紧张,赶紧向苏联来求援。

可这时候,最应该帮朝鲜的苏联,竟然选择了沉默。

金日成没想到苏联会这么反应,可毛主席早就料到会是这样。

表面上苏联看着牛逼,实际上却是怕软不怕硬,特别自我,不会光为了个小小的朝鲜就跟美国闹翻。

赫鲁晓夫就是想从朝鲜身上多捞点好处,万一美国真冲朝鲜来,苏联的算盘打的就是先考虑自家利益,朝鲜那边死活,对他们而言根本不重要。

毛主席和尼克松在这事儿上,彼此早就心里有数了。

现在得继续加大对朝鲜边境的施压,让苏联和朝鲜之间的利益关系彻底崩盘。

尼克松紧接着公开表态,说要是朝鲜不对击落美国侦察机的事给个说法,那美国很可能会动用武力对付朝鲜。

金日成被逼得山穷水尽,几回向苏联求助,结果得到的都是苏联冷冰冰的回应。

甚至金日成想保住命,准备从边境撤点兵力,苏联那边却大声表示不乐意。

金日成这下醒悟过来了,才知道朝鲜不过是苏联玩弄的棋子,根本没啥特别的。

金日成这会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喊破了天也没人理,咋办呢?这时候毛主席及时伸出橄榄枝,给朝鲜这边送去了一条缓和关系的消息。

中美那阵子的外交状况摆在那儿,中国当然能在美朝之间扮演调解的角色。

只不过,金日成觉得,跟中国以前已经闹崩了,没啥指望了。

没想到,中国可没把朝鲜给忘了。

望着中国和苏联那边的态度,再看看已经在韩国那边集结的美军,金日成深刻反思后,终究下了决心——撤兵!

边境风波平息后,毛主席打算进一步修补中朝两国的关系。

1970年9月,毛主席特地请朝鲜派代表到中国,一起参加国庆庆典。

和朝鲜撕破脸皮,对中国没啥好处,中国可不是那狂妄自大的苏联,咱们一直和朝鲜保持着友好,才更利于中国日后的发展。

眼下,毛主席愿意抛开过去的矛盾,重新和朝鲜握手言和,这正合金日成的心意。

没几天,金日成就同意了中国的邀请,在天安门城楼上,原本裂开的友谊又重新连上了线。

苏联这边一下子失去了朝鲜这个伙伴,再加上美国的军事压力,最终也只能选择撤军。

毛主席就这样,化解了一次重大危机。

参考资料:

人民网《从解密的档案看中苏关系重大史事》

人民网《赫鲁晓夫忆中苏交恶 谎称:我们什么都给中国》

白云涛《中苏两党关系破裂始末》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腓特烈大帝:开明君主改革、军事立国、摆脱外交孤立的普鲁士君主
推荐资讯